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城市燃气行业发展情况我国城市燃气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目前全国有配气管网的城市很少,大多数城市的燃气配送以罐装为主,配送的燃气主要包括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和天然气三种。
其中液化石油气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用气人口63% ;其次是人工煤气约占23% ;天然气所占的比例最小,约为13%;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工煤气由于成本高、气质差以及气源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正在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便宜的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陆上和海上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和苏格里等世界级大气田的不断发现,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天然气在城市燃气配送中所占的比重,日渐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角,而且带动了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整体的发展。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生活消费两个领域,工业消费包括化工、工业燃料、发电等。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研究所表示,2010 年中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在1070-108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天然气总供应量1114亿立方米,比2009年增加了209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供应量首次年增幅度超过200亿立方米。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接近950亿立方米,进口LNG912万吨, 进口管道气43亿立方米。
2009 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830亿立方米,进口LNG550万吨,折合天然气75亿方。
2009年天然气总供应量905 亿方,比上年增加了85亿。
2020 年前中国将形成以国产气为主,进口气为辅的多气源资源保障体系:国产气包括以塔里木、鄂尔多斯、川渝、青海等四大气田为主的陆上天然气;以南海天然气为主的海洋气;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区块为主的煤层气;以内蒙、新疆等地区为主的煤制气。
进口气包括以中亚气等为主的进口陆上管道气;以广东大鹏、福建LNG等为主的进口LNG。
随着陆上进口管道、陆上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以及煤层气、煤制气增加,国家基干管道需要进一步建设。
第二节最近3-5 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城市燃气行业长期稳定的赢利性,使国有企业、港资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纷纷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阶段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具有需求稳定、波动小、赢利稳定、风险小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吸引着众多投资商。
2004 年以来,我国推进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城市燃气资本多元化,使得城市燃气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竞争强烈的格局。
未来3-5年内,我国的天然气仍然将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虽然单个工业用户的燃气消费量可能受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所波动,但是整体来看,燃气的消费量仍然是会跟随供给的增长而增长,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并不大。
当3-5年后,接驳费收入下降,而天然气供求日趋平衡后,城市燃气公司的盈利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会增大。
而北京控股与郑州燃气的用户更多集中在民用,相对而言盈利的稳定性会更高。
二、成长速度据统计,2010 年中国天然气产量9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43% ,为2000年水平的3.43倍。
同期中国进口天然气1186万吨(管道天然气260万吨、LNG890万吨),同比增长114.74%,为2000年水平的4.34倍。
相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在环保日益受到政府和民众重视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增速也快于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未来几年,随着天然气供给的增加,在大城市中,天然气对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替代过程还将继续下去。
城市天然气的消费量将随渗透率的上升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而进入高速增长期。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就碳密度而言,木材1.25,煤炭1.08,石油0.84,而天然气为仅为0.64 ,相同能量消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小,符合节能减排的号召,被社会广泛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支持。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加速天然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利用项目,可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因此有望获得国家的重点鼓励和扶持。
发电、车用两大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将推动“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大幅攀升。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1、进入壁垒分析进入壁垒是说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中时所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和限制。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进人壁垒可以分为经济壁垒和政策壁垒,经济壁垒又可分为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
目前政府通过气源分配、价格核准、新建项目核准等方式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使得投资者难以自由投资该行业,形成了事实上的进入障碍。
该项业务的自然垄断特性,也决定了后续企业只能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该行业,难以通过新建等方式参与该项业务的经营。
虽然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在产业政策上并不属于限制类,但由于其上下游产业政策均存在限制要求,上游资源开采目前垄断在中石油等巨头手中,下游城市燃气供应要求中方控股,中游长输管道除中石油等巨头外,一般由省属国有控股企业实施。
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周期长,要求投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无形中形成了行业进入壁垒,一般企业无法进入该投资领域。
不同规模城市的管网建设投资的大致情况为:15万户以下初期投资500〜1000万元,全部投资5000万元;15〜25万户初期投资1000〜3000万元,全部投资1.5〜3亿元;25〜50万户初期投资3000〜5000万元,全部投资3〜5亿元。
新建管网:市区内部50万元/km,城市周边100万元/km左右。
2、退出壁垒分析退出壁垒,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限制等,很显然,进入壁垒的因素和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较高。
由于城市燃气企业的投资较大,特别是输配管道的用量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需要持续追加。
另外燃气的储存、监控、安防等设备也具有专用性,固定成本较高。
因此,城市燃气行业属于进入和退出壁垒均比较高的行业。
五、风险性城市燃气行业具有公用事业和能源产业的双重性质,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行业。
由于城市燃气行业具有刚性需求特征,因此其与宏观经济联系并不太密切,受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有限。
主要以政策风险、供求风险、相关行业风险和价格管制风险为主。
六、行业周期燃气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界限性。
燃气由于受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网络限制,往往较难建立跨地区的全国性供应网络,甚至网络在同一地区的延伸也有困难。
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方兴未艾。
城市燃气作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行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且城市燃气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和工商业热力、动力来源,行业周期性很弱。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中国的城市天然气市场目前高度分散,为了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低的营运成本,燃气行业的兼并重组一直在进行。
根据数据显示, 主要城市燃气公司服务提供商的市场分额已经从2005年的27%大幅上升到2010年的40%左右。
兼并重组的行业趋势在未来将延续,实力强大、经验丰富、有良好政府关系或强大母公司背景的行业龙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城市天然气市场来看竞争激烈程度还是较高的。
八、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识别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多少、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状况、进入壁垒,技术革新和用户购买行为等。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周期资料来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整理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的成长期。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销售水平日益增长,国内外各种投资主体争先恐后的涌入燃气行业,现有大型燃气企业(包括:民营资本)也着力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营领域和范围,改进经营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以面对现有及新进竞争对手。
尤其在政府对燃气行业施行开放市场、多元化经营的行业政治环境下,城市燃气企业必须增强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合理控制价格体系,广开渠道。
城市燃气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行业集中度一、市场集中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具有需求稳定、波动小、赢利稳定、风险小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吸引着众多投资商。
2004年以来,我国推进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城市燃气资本多元化,使得城市燃气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竞争强烈的格局。
截止2009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53家,其中大型企业有10家,占1.17%;中型企业110家,占12.90%;小型企业733家,占85.93%。
大中型企业的数量比例较少,小型企业数量占有较大比例,行业的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燃气生产和供应行业是典型的规模化生产行业,规模化发展对企业和行业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效应。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企业在新建项目的同时,以推进兼并重组为主要发展方式,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水平是城市燃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中国城市燃气的竞争主体是地方国营燃气企业和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天然气供应量增长,管网的延伸,上述企业竞争燃气市场十分激烈,主干管道周围的燃气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
港华等港资企业与大陆合作时间较长,较早进入城市燃气市场;新奥燃气等民营企业一般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中石油等中央企业及大城市之国有燃气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资金和运输优势;地方国有燃气公司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实力不断增强;美孚等外资企业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发展生产、输送和销售一体化服务,上、下游一起发展。
2009年底,中石油陆续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连续挂出几十家下属燃气公司的分散股权拍卖告示,包括大庆油田中庆燃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00%殳权、四川乐华燃气有限责任公司65% 股权、中石油大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5%殳权以及四川省南充市天能燃气科技有限公司98%股权等,合计涉及金额20 亿左右。
中石油集团将之前分散经营的燃气业务统一整合到昆仑燃气这个品牌下面,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显示其将城市燃气业务列为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将使未来的城市燃气业竞争更加复杂化。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目前,中国燃气市场竞争主要集中于地方市场,行业的进入壁垒处于中等水平,高景气度吸引大量的资本不断进入该行业,尤其是外资资本。
早在2003 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表明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可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