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冶经济技术指标测算及相关工作计划
生物氧化试验表明,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混合矿和低品位硫化矿采用生物堆浸是可行的。
根据评审专家意见,结合资源量、兰院设计、相关选矿试验数据,选冶生产成本、现行产品价格等基础数据进行经济技术指标测算,并拟定了下一步相关工作计划。
一、资源量
1、保有资源量(地质)
依据相关地质资料,截止2016年4月,资源量盘点如下:
2.已利用氧化矿资源量
3、截止2016年4月可利用氧化矿资源量
综合上述,2016年计划入堆氧化矿量为64.08万吨t,2017年理论可利用氧化矿量为(764882-640850.99)/10000=12.40万吨。
数据测算结果显示,氧化矿资源量已经难以满足2017年60万吨的基本需求(原独立的2#与3#矿体连成了一体,可开拓一些新的资源,没有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证实)。
4.低品位原生硫化矿资源量
在所有原设计中未涉及到给湿法厂供应原生矿,即便哈腊苏I号矿体还保有约1098万吨低品位原生矿资源量,但是(采矿)还无法确定具体可采矿量(没有设计),建议委托正规单位进行低品位硫化矿采矿设计,以根据采矿成本和可采资源量开展下一步工作。
二、经济技术指标测算
各矿体选冶生产指标测算汇总表(具体见附件)
第4页/共10页
第5页/共10页
1、兰院设计效益与北京有色院试验数据测算效益差异原因
1.1、原矿品位:兰院设计的原矿品位比有研究总院试验矿样品位
约高0.2个百分点,造成单位产品制造费偏低,设计效益偏高。
1.2、工艺:兰院设计选矿工艺为铜精矿和钼精矿精细分离,钼精
矿单独精细计价;有研总院铜钼混合精矿试验,原矿钼品位为
0.02%,单独把钼分离成本过大,混精矿中钼品位为0.22%,这部
分钼无计价效益。
1.3、兰院设计铜精矿含金3.06g/t,计价系数为0.845,此计价系数
偏高,造成产品设计效益偏高,一般计价系数为0.5—0.6合适。
1.4、兰院原设计铜价为50000元/t.Cu,铜精矿金单价270元/g,钼
精矿单价61538.46元/t,金回收率过高,且未考虑金属价格的市场波动,目前Cu、Au、Mo金属市场价格偏低,生产后难以达到设计效益。
1.5、根据有研总院试验数据,混合精矿中Cu的回收率为78.97%。
兰院设计的Cu回收率为91%,使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偏低,效益偏高,实际生产很难达到此回收率。
1.6、兰院设计中选矿成本为46.65元/吨,实际生产应该52元/吨
以上,故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偏低,效益偏高。
1.7、兰院设计哈腊苏采矿成本按表层氧化矿采矿场成本计价,故
设计中的吨矿采矿成本偏低。
有研总院对玉勒肯原生矿进行了联合选冶试验,铜回收率仅为78.975%,按照现阶段3.7万元/tcu的铜价,吨铜精矿盈利为-682.27
元/t cu精,回收率需要达到88%,才能够实现微利12.80元/t cu精;兰州院设计铜回收率为91%,吨铜精矿销售价6938.56元/tcu,盈利为381.5元/tcu,回收率要降到71%,才会出现亏损,回收率与北京有色院指标整相差10%。
总体判断,兰院设计利润明显偏高,选厂生产暂无经济效益。
北京有色院回收率偏低,应该达到85%以上才较合理。
建议采购相关小型浮选试验设备,对玉勒肯和哈腊苏不同品位、不同采区的矿石进行重复多组试验,对关键指标进行验证(设计院和研究院的数据代表性是有限的,包括试验矿石的代表性。
现实生产中,每个采区矿石性质都有变化,其药剂制度,生产控制参数也要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进行跟踪试验,以指导生产,包括且莫金锑矿的验证试验,生产跟踪试验等)。
2、采矿成本对生产效益的影响
玉勒肯矿石按设计采矿单价86.50元/t矿,矿石品位0.86%,运到湿法厂生产,且回收率要达到54%才盈利。
难以回收钼、金等其他金属,所以湿法厂理高品位原生矿不经济。
哈腊苏矿原生矿运到湿法厂生产,品位0.4%、回收率40%、按现行采矿成本35元/t矿,可以盈利。
哈腊苏原生矿的路采难度要比氧化矿高,但氧化矿采矿单价偏高,所以原生矿采矿单价应该低于玉勒肯,常为井采一半以下。
所以哈腊苏低品位原生矿通过生物氧化处理是可行的。
除市场价外,影响利润的关键在于采矿成本和回收率。
原生矿项目的设计中,涉及到玉勒肯和哈腊苏给选厂供应高品位原生矿,所以最佳的运行模式是选厂与湿法厂同时开机,在给选厂供应高品位原生矿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低品位矿(含铜废石),这部分矿石可直接供应到湿法厂生产,这样采矿成本两边分摊,其效益会大大增加,资源利用率也提高。
把两边供矿作为采矿设计的前提。
三、破碎系统改造
改造破碎系统目的是为处理低品位原生硫化矿,其前提是资源量、采矿成本、氧化矿生产时间和生物氧化技术的使用程度。
1、资源量:仅哈腊苏保有硫化矿资源量为1570万t,工业品位(0.67%)矿472万t,低品位硫化矿1098万t,加上玉勒肯的部分资源,按照年处理100万吨计算,可利用资源量理论可以支持湿法厂7年以上,具体实际可利用资源量为多少,要进行采矿设计和可行性研究。
2、采矿成本:因原设计中未涉及到给湿法厂供应原生矿,所以需要进行采矿设计,测算可采矿量和相关采矿成本。
3、如果没有新的资源开拓、氧化矿服务时间只能到2017年,所以处理低品位原生矿时间是比较紧迫的。
3、破碎系统改造对于生物氧化技术处理低品位硫化矿的必要性。
3.1、颗粒度:目前破碎站生产工艺为两段一闭路,破矿粒度为-50mm,难以达到生物氧化-30mm粒度要求,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3.2、产能:原生矿硬度大,现有破碎系统(-50mm)日破碎1000多吨,年破矿量仅30万吨左右,产能力不能满足低品位原生矿生产需求。
3.3、生产时间:因气温较低,细菌生长的最佳时间段为6-10月,达40%回收率需要7个月以上氧化时间,所有须在氧化矿消耗结束一年之前进行破碎系统改造,以便提前破矿和氧化喷淋接替。
4.改造计划
紧临现有破碎站建设一条独立生产线,年处理矿石量约100万吨,生产时间8个月,设计处理量约200-250吨/小时,投资初步预算约400万元(具体由工程商务部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预算),工艺方案(具体见附件)。
5.完成对辊破矿设备和常规圆锥破矿设备性能分析,了解对辊设备在同类矿山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合哈腊苏铜矿生产的设备。
对辊振动性破矿,既能增加矿粒裂隙,又能够保持矿石粒度,但原矿含水会影响处理量,具体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充分论证。
总体判断,可提前设计破碎站改造方案,编制投资预算和进行设备询比价,待完成低品位硫化矿采矿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后再进行破碎站投资改造。
四.料液净化
计划在通过料液沉淀,增离心分离、矿堆过滤等综合措施来降低絮凝物产生,减少萃取剂消耗。
五、增加萃取洗涤工序和电积富液除油措施,以降低电积液中杂质含量,保证阴极铜质量;
洗涤系统与除油设备投资比较大,有必要在规模化处理低品位原生硫化矿成功后才考虑。
六、在工业生产中按照生物堆浸工艺的要求加强堆场管理;
1、菌种保存:必须坚持在实验室对菌种进行连续培养,不能出现断种现象。
2、菌种驯化:模拟生产条件,持续对菌种进行驯化选择,以适应生产需要。
3、细菌培养和定殖:对每代驯化和选择出来的细菌需要扩大培养,确保基本的生产用量。
4、制定生物堆浸参数控制标准及操作规程(操作手册)按,生物堆浸工艺的要求加强堆场管理。
七、因采矿顺序原因,委托北京有色院完成的生物氧化试验仅为氧硫混合矿和中层硫化矿,需要开展深部低品位原生矿和剥离含铜废石生物浸出试验研究:
1、开展玉诺肯硫化矿小试验和小型堆浸试验(已经开始),计划11月15日完成。
2、 5月份完成3号堆场防渗膜铺采购工作,6月份启动剥离废矿堆浸试验,计划11月15日完成。
八、矿物学研究
委托外单位对含铜剥离废矿和井采硫化矿进行矿物学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和性质,根据矿石性质配矿生产,以促进进化学反应,制造适合细菌生长的条件。
九、充氧
在喷淋主管中安装曝气棒,补充溶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有氧喷淋对细菌繁殖比较有利。
十、试验性培养细菌
严格控制料液中铁的含量,关注铁和电位变化情况,黄铜矿低电位下反应效果较好,生产中要对电位适当控制,逐渐减少硫酸亚铁用量,降低育菌成本,让细菌逐步适应环境,良性繁殖。
新疆怡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三部)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