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04L*****姓名:指导老师:***日期:2007-12-25目录一、宏观大盘分析------------------------------------------11)国内经济情况经济政策----------------------------------------22)国际政治与经济情况------------------------------33)其它-----------------------------------------------------------------4二、房地产行业分析------------------------------------------------51)0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概况----------------------------6 2)07年开发资金来源--------------------------------------------------63)重点城市存量房市场交易情况------------------------74)房价走势分析-----------------------------------7三、个股具体分析-----------------------------------------81.600306商业城A----------------------------------------81)公司基本概况----------------------------------------------------82)公司经营情况分析-----------------------------------------------92.600000浦发银行---------------------------------------121)公司基本概况---------------------------------------------------132)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3四、实习总结-------------------------------------------14五、参考文献------------------------------------------14宏观大盘分析国内经济情况: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效益、温和通胀”的增长格局。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
与经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企业经济效益较高,外贸出口、贸易顺差增长强劲,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国内经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国务院是否征收利息税的决定.这就意味者以后利息税的是否征收的决定权,有国务院视当前经济形式决定.就在前不久财政部宣布将上调股票印花税1‰至3‰.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开始挤压股市的泡沫.近一段时间股市是大喘气,跌浮不断.对于投资者更是心惊肉跳.现在投资者把股市4000点作为基本定位,如果近期股市没有很大的波动政府可能不会有新的宏观政策出台.但是并不是说股市就没有泡沫,只能说还在可控范围内.其实政府也一直期待股市能有现在的繁荣毕竟中国股市已经低迷很久,很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失去了信心,这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利尤其是证券、期货投资.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证券公司都会涌进中国这个新市场.国内证券市场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期货并没有投入市场,进一步把市场做起来.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让投资者学会怎样把握国际大市场.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般物价上涨较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
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发展到过热,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调控政策对投资、贸易顺差进行控制。
仅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就综合运用了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限定性贷款、特种存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说是手段、方法多样,力度空前。
国际政治与经济情况:近期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将贴现率下调至4.75%,而资本市场方面显然已经对此次降息有足预期,在美联储宣布降息之后,三大股指呈现大幅下挫,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13.06点,报13,51397点,跌幅1.55%。
联系美联储自今年9月份以来至今的三次降息,我们认为出于有效避免房地厂市场破灭引致经济增长衰退应该是货币政策放松的本意,但是依据前期一贯的分析逻辑,在经历了90-00年科技创新所带动的经济增长之后,美国实体经济内在的增长机制已经确实,能否单纯的以来流动性制成虚拟繁荣是值得质疑的。
而中国的实体经济在现阶段升值的地过程中正处于均衡的增长态势中,但是在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式经济的过度中,高增速也使得经济增长结构出现薄弱性,因此我们认为一旦美国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带来的外生冲击,配合中国偏紧的调控政策累积效应,则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美国经济溢出效应在中国启动拐点机制的演绎。
其它:上证指数走势图深证成份指数走势图房地产行业分析由于我选的两个股票都是跟房地产有关联的,所以有必要先对房地产业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一、0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概况:政策重点行业及公司基本面分析财务结构市场占有率 经营业绩 行业分析其他管理团队 股东结构状况针对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较快、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房地产市场上仍然存在囤积土地、囤积房源,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就加大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引导住房需求,进一步完善有区别的信贷调控政策做了进一步部署。
调控之意在于,兼顾供给与需求,既重点打击投机需求,尤其是海外游资的投机,也注意通过物业税、降低住房贷款成数、缩短贷款期限、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控制需求总量。
通过建设廉租房等政策,鼓励低收入群体主要通过租赁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消费和提前消费。
政策措施如下:1.外汇局暂停房地产外债结汇2.国务院:加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制3.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4.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5.财政部:六项措施支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6.央行频繁加息三、重点城市存量房市场交易情况:四、房价走势分析第3季度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加速上涨,预计在全国物价上涨势头确立的情况下,今年第4季度我国房价将会继续上涨,涨幅保持基本平稳略有下降。
第4季度,政策层面将继续抑制信贷投放过多,大力推进廉租房制度建设,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从全国物价来看,上涨趋势已经确立。
一方面不要心存幻想,指望短期内通胀风险就会消除,另一方面也别对此趋势估计过于紧迫,目前看,到明年春节之前,可能会有一段通胀率平稳甚至有所下降的阶段。
但这个阶段并不能改变物价上涨的总趋势。
个股具体分析:一、600306商业城A据传商业城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被亨得利公司收购,这对股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下面我就我选择的商业城这支股票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公司基本概况:流通市值总股本发行数上市日市盈率市净率所属行业截止日收盘价14.68亿17813.891845002000-12-26143 5.01零售业13.87主营国内一般商业贸易(国家专营、专卖、专控商品需持证经营)、房屋、场地租赁、劳务租赁、仓储运输服务、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外各类广告。
更名情况2000-12-26 商业城2006-3-17 G商业城2006-10-9 商业城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业务构成及毛利率2.主营收入及成本(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单位为万元)3.股本及每股收益4.控盘状况5.利润构成(注:主营利润、其它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净利润单位为万元)6.公司现阶段情况公司是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国商业名牌企业。
在2004 年国家商业信心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型零售企业经营与主要商品销售监测》报告中,营业额全国排名第12 位。
在2007 年9 月店庆活动中,商业城单体店在店庆首日实现日销售额4606万元,再次刷新历史销售记录。
近期有市场人士认为,在辽宁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制的过程中,沈阳国资委已明确商业城属于国退民进的范围,并开始运作为商业城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07 年6 月2 日,商业城集团的产权在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招商,合作方式标明为整体转让、合资合作。
大股东商业城集团也因银行欠款等原因,在二级市场或通过司法拍卖不断减持公司的股权。
06 年初商业城集团还持股50%以上,通过6 次拍卖减持目前仅持有18%的股权,虽名义上仍为第一大股东,但已昭显退出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决心。
公司还参股盛京银行,盛京银行是第一家总部设在东北,跨省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前身是沈阳市商业银行,2007年2月更名为盛京银行,并获准在天津市设立分行。
截止2006年12 月31 日,盛京银行总股本30亿元,净资产27.838 亿元,资产总额553 亿元,资本充足率8.61%,不良贷款率3.26%,拨备覆盖率67.38%,资本利润率12.46%,资产利润率0.61%,2006 年实现净利润3.05 亿元。
近三年来,盛京银行在存款增量、贷款增量和当年盈利等方面均占沈阳市银行系统总量的三分之一,各项主要经营指标都已达到银行同业先进水平。
7.公司前景预期:近期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商业板块则表现出来一定的抗跌性。
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需求都将保持旺盛的增长,优质的商业零售上市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天相投资研究员向涛认为, 目前部分商业股的相对估值优势已逐步体现,是投资者择优而入的良机。
该机构认为, 我国居民消费仍保持着充足活力,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未来有望持续,零售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创下97年2月以来最高,07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万亿元,增速16.1%。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实际同比增长15.6%。
从公司角度看,商业类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在08年有望继续维持高增长,根据天相系统统计显示,07年前三季度商业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6.8%,专家认为08年商业板块业绩有望保持3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 主要理由如下: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品继续保持高增速,预计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6.5%左右;2、奥运拉动消费,有专家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商品的销售规模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