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

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

<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款和应收款项条件持有意图不明确限售股权股票投资<出售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浮动利率债券投资发行方行使赎回权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直接出售=A-C 需经加工=A-B-C 成本超出合同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方法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初始计量本章内容子公司合营联营参股企业分析图合并形成的(第一类)同一控制下账面价值(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面值)长期股权投资=B 账面价值*投资比例差额处理: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调整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非同一控制下一次交易现金借: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的合并成本)公允价+相关税费应收股利贷:银行存款存货借: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的合并成本)应收股利贷: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固定(无形)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的合并成本)应收股利累计摊销(折旧)贷: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营业外收入(或借:营业外支出)(差)倒挤出多次交易成本法—原账面余额+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权益法—账面余额调整为最初成本加上购买日新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涉及损益类的科目(投资收益)用“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非合并形成的(后三类)现金购入借: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贷:银行存款发行股票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银行存款投资者投入合同(协议)约定价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置借:银行存款(收到的价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投资收益(借/贷)转换成本法—>权益法增资④—>②③原持有部分A>B 商誉不调A<B 追溯调整A:B:新取得部分A>B 商誉不调A<B 追溯调整实现净损益当期的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以前的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减资①—>②③差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公允价值变动不做账务处理权益法—>成本法核算方法成本法适用范围子公司—参股企业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分派的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权益法适用范围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差额计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值) 1贷:银行存款(付出金额) 2营业外收入(1-2)损益调整考虑因素会计期间不一致—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期间调整取得时公允价值为基础不调整事项无法合理取得公允价值差额不具重要性其他原因无法取得资料未实现内部交易抵消(顺流、逆流)<>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抵减账面价值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超额亏损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备查登记其他变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后续支出改扩建工程或装修完工贷: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借:其他业务成本贷:银行存款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范围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及相关设施判断减值迹象外部资产市场大幅下跌经济、技术法律环境重大变化市场利率内部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远高于市值有证据标明资产已陈旧过时闲置、终止使用资产经济效益已经低于预期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计算思路计算资产=-公允价值市价协议价行业价处置费用确定未来现金流量a.未来现金流量内容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现金流入(出)处置资产收到(支付)的现金考虑因素以资产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现金流对通货膨胀的考虑内部转移价格应当调整预计方法期望现金流量法b.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考虑因素不考虑在预计a 时已对资产特定风险的影响调整IF 永远估计折现率的基础是税后的,应调整为税前特定资产的报酬率难以获得,应采用替代报酬率比较和②孰高原则可收回金额(现值/净额)<账面价值(成本-折旧-减值)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组认定考虑因素管理层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和决策方式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顺序:商誉-->其他资产(比例分摊)抵减后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三者中最高:净额、现值、零会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B/C总部资产可分配将总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比较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不可分配比较资产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认定最小资产组组合比较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商誉特点无法单独测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每年进行减值测试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吸收合并—个别报表对不含商誉资产组测试对包含商誉资产组测试先抵减商誉账面价值按比例抵减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控股合并—合并报表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确认是否发生减值包含商誉资产组减值的先抵减商誉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方式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组合以资产清偿债务现金清偿债务人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差额计营业外收入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借方 营业外支出贷方 冲减资产减值损失非现金清偿债务人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计营业外收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借:××资产(取得公允价+相关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银行存款(支付的取得资产相关税费)债权人为受让资产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应计入相关受让资产的价值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借:应付账款贷: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股(资)本溢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坏账准备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贷: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务人借:应付账款等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公允价)预计负债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公允价)坏账准备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贷:应收账款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差额)或有应收金额不得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可行权条件种类服务期限条件业绩条件市场条件非市场条件修改有利修改确认有利的修改不利修改不确认类型以权益结算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以现金结算模拟股票现金股票增值权计量原则权益结算换取职工服务按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换取其他方服务以股份支付所换取的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现金结算在等待期内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职工薪酬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股份支付的处理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计入成本费用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可行权日之后权益结算不调整现金结算不再确认成本费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回购股份回购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确认成本费用借:成本(费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职工行权借:银行存款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库存股集团股份支付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结算企业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接受服务企业借:管理费用等贷:资本公积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借:资本公积贷:长期股权投资结算企业不是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且授予接受企业职工的是接受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结算企业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付职工薪酬(按现金结算原则确认)接受服务企业借:管理费用等贷:资本公积(按权益结算原则确认)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借:资本公积管理费用等【差,贷方】贷:长期股权投资结算企业不是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且授予接受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权益工具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结算企业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付职工薪酬(按现金结算原则确认)接受服务企业借:管理费用等贷:资本公积(按权益结算原则确认)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借:资本公积管理费用等【差,贷方】贷: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其他企业权益工具的接受服务企业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按现金结算原则确认)主要环节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核算过程1.确定的项目2.确定、3.期末金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金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金额4.期末余额期末余额*税率期末余额*税率5.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6.=【会计利润+可抵扣(期末-期初)-应纳税(期末-期初)】*25%7.(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验算:利润*所得税率=所得税费用资产的计税基础公式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不同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额-减值准备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会计:不摊销税法:在一定期限内摊销研发支出自行开发—不确认递延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公允价值变化产生差异情况初始成本的调整投资损益的确认应享有其他权益变动处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准备出售-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税基础公式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予抵扣金额预计负债提供售后服务未决诉讼附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罚款、滞纳金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罚款——永远不得税前列支调整计税工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研发费用的加剧抵扣考点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未弥补亏损商誉吸收合并—计入购买方帐内控股合并——不做帐,反映在合并报表中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各岗位财务思维导图会计政策变更概念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特点选择性、强制性、层次性可变更情形法律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变更能提供更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追溯调整法步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①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②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③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是指递延所得税影响,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影响)④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相关的账务处理调整报表相关项目报表附注说明账务处理涉及损益的通过“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未来适用法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方法的选择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执行无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采用追溯调整法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变更概念: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变更原因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会计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 于当期确认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前期差错更正不重要未来适用法重要追溯重述法关注本期发现本期的差错,直接调整相应科目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现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原则处理合并成本合并成本的分配资产(负债) 应满足确认条件无形资产、或有负债按公允合并前已确认的商誉和递延所得税项目不予考虑购买日计算合并商誉借: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购买日公允价值差额计当期“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转为当期“投资收益”仅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B 资产、负债—B 合并前面值留存收益、其他权益余额—B 合并前余额借:营业收入【不含税收入】贷:营业成本【对外销售的成本】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贷:存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差额】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所得税费用【差额】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内部】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差额】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所得税费用【差额】—>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资本公积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贷:资本公积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调整上年】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借:管理费用 【调整本年】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借:应付账款 【含税金额】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借:应付债券【期末摊余成本】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财务费用借: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贷:应收利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