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知识》补修课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法茶基础知识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稈。
根据屮央电大的教学计划,从2006年秋季开始,法学木科学员大专是非法律专业的补修课程由原来的八门法学基础课程改为三门必修课,其屮《法学基础知识》是其屮的一门,属于省管课稈,由省电大负责组织命题与考试。
该课稈一般开设在第4学期,4个学分,课内学时72,采用血授辅导。
本课程所采用的主教材为《法学概论》,卢修敏主编,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7年8月修订版。
二、考试说明(一)考试方式木课程的考核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本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试题分为难、屮、易三个等级,分别占港面总成绩的25%、35%. 40%。
考卷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核范|韦|木课程的考核范围是主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具体见木指导所附复习要点。
鉴于非法学专业毕业而参加“屮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木科阶段学习者还要补修民法和刑法,在木科教冇屮还要专门学习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商法、劳动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课稈,作为法学木科补修课的“法学基础知识”对民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劳动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不作教学要求,否刃入考核内容。
(三)题型及分数比例。
木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包括: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共四种题型。
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阅后面所附模拟试题。
各种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大致如下:填空题30%不定项选择题28%简答题28%案例分析题14%三、复习要点第一章法学总论要点提示:1.法的定义与特征2決的耍寿3〕法的渊誌与法的效力4.法的作用5.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要素6.法律责任的概念7.法的运行环节(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 &法与政策的区别、法与道徳的区别第二章宪法要点提示:1.宪法的概念及特征2.我国公民的基木权利3.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4.屮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期)5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第三章民法不作要求。
第四章合同法不作要求。
第五章知识产权法要点提示:不作考试要求。
第六章婚姻法与继承法不作要求。
第七章经济法不作要求。
第八章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作要求。
第九章行政法要点提示: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2.行政法的基木原则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4.行政行为的分类5.行政行为的效力6.行政处罚的种类、简易稈序的适用条件7.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分配第十章刑法不作要求。
第十一章民事诉讼法要点提示:1.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2.民事审判的基木制度的种类3.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4.民事诉讼的当事人5.起诉的条件第十二章刑事诉讼法要点提示:1.管辖2.冋避3.证据的种类及分类4.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种类5.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6.不起诉的种类7.第一审程序(白诉案件的范1韦1、简易稈序的适用范围)8.第二审程序(上诉的概念、时间、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9.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第十三章行政救济法要点提示:1.行政救济的概念和法律特征2.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3.行政复议的范用4.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5.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6.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囤的案件种类7.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9.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10.行政赔偿的概念及特征11.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12•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第十四章国际法与国际私法要点提示: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法学总论一、填空题1.1艮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按照通说,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适川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
3.一般认为,法是由法律规范一、法律原则一和法律概念组成的。
4.一般认为法律权利具体包括白由初、请求权和诉权一三要索。
5.法的效力具有一定的范围,包括对象效力、空间效力 _______ 和时间效力—O6・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_ ________ 、J'V为模式_______ 和勿为模式 ______ O二、不定项选择题1.法的效力包括(ABC)A.对象效力B.时问效力C.空间效力D.域外效力2.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ABD )A.宪法B.行政规章C.法学专家观点D.国际条约3.以下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有(ABCD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4.法的社会作用包括(CD)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维护阶级统治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5.依据法律责任内容的不同,我们通常将法律责任分为(ABCD )A.违宪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民事责任。
6.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ABCD )环节。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三、简答题1.简述法的定义与特征。
P1—2答: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并由国家强帘IJ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包括:(1)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意志性。
(2)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简述法的作用。
P7—8答: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不同,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1.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发生的各种影响。
法的规范作用具体包括:(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2•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行为,而法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从而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这就是法所带来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包括两个方面:(1)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3.简述法与道徳的关系。
P14— 15答:法与道徳是人类社会屮两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同属社会上层建筑。
两者Z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法与道徳同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与道徳在内容上两者具有一定的重合性;3.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法律调整与道徳调整互有优势,互相推进。
区别:1 •两者的产生时间和产生条件不同;2.两者的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不同;3.两者的内容与调報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4.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5.两者的制裁方式不同。
4.简述法与政策的关系。
P14答:法与政策的联系体现在:1 •在思想内容上,政策与法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法律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保障。
法与政策Z间存在以下区别:1.两者的制定机关与制定稈序不同。
2.两考的规范形式不同。
第二章宪法一、填空题1.屮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______ 届。
2.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Z—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3.屮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一继任主席的职位。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 ___________ 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不定项选择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D )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屮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 屮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屮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 ABD )宪法 B.行政规章 C.法学专家观点以下行政区域屮设立自治机关的有( ABC 自治区 B. H 治州 C .白治具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H 由包括( 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议论白由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 A 1. A. B. C. D. 2. A. 3. A. 4. A. 5. D. ABD D.国际条约 ) H 治 ) D.结社白由)的屮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C.十八周岁D.五十五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工专政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体是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___ 0—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行制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为屮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A •四十五周岁 B.四十周岁任周岁三、简答题1. 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职权。
P27—28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以下几 个方面的职权:1. 立法权2. 人事任免权3. 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4. 监督权5. 罢免权6. 丿&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2. 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P22—23, 9种答:1.平等权2. 政治权利和B 由:(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白由: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权4. 人身自由5.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 经济社会权7. 文化教育权利和白由&其他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9.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和利益第九章行政法一、填空题1. 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 抽彖行政行为。
2. 行政法的基木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包括行政合法程加则和行政合 理性原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具体行政彳±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抽象行D.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关于拆除某违章建筑的决定;2. 以下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的有( A.乡政府 B.市公安局经侦大队3. 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 A.公定力 B.确定力4. 以下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 A.警告 B.罚款照ABCD AD C.屮山大学 ) C.拘束力 ) D.具财政局 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C.责令停产停业D.执行力 ABCD ) D.吊销营业执 ABCD ) A.主体条件,即必须是由行政主体做出的行为 D.效果条件,即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义务的变化 政行为 。
4. 碩据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过程屮所受约束的稈度,可将其分为羁束行政行 为和a 由裁量行政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