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与生活
发表时间:2012-11-29T16:01:42.62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魏秋霖
[导读]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高级中学魏秋霖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他们应该学习化学,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为他们今后投身社会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做准备。
因此,化学课程必须面向社会生活。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坚持教好化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社会实际相联系,给学生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 贯穿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教学过程中穿插化学史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对学生也能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德与智共同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包括:求实、批判、创新等内涵。
再如:化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我国的化学发展史,从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国的杰出制碱科学家候德榜,到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
以伟人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求实创新。
2 以化学工业内容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接触社会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而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就会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更不能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高中课本中的工业问题主要有: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炼铁工业、炼钢工业、水泥工业、铝的冶炼、氯碱工业、石油产品概述、煤的综合利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深入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对工业生产了解很少。
在进入工业内容学习时,先让学生在已有的对工厂的认识的基础上去预测所学内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原料及其处理、运输、厂址选择、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大而庞杂,但若能全面考虑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
当然,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安排一些当地的化学工业考察或观看录像等手段。
3 把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常识相联系,着力提高学生化学兴趣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
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如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
生活中,化学的频繁使用不是举例能举完的,它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中学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卞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 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调查。
4 以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状况恶化问题日显突出。
在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有七个是与化学直接相关的,其余的三个也与化学间接相关。
化学日益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在发展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同时,人们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文思想的觉醒,很多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依靠化学方法,从而促进了化学的深层次发展。
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结合课本,介绍高新科技的发展,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贡献
化学与其他理工科一样,作为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社会却又是瞬息万变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时代气息,能结合时代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接触到一些新产品和新材料,我们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了解这些产品或材料的组成部分、制造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副作用。
比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装代最初生产出来时,以它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们的青睐,而目前其降解难的问题却深深困扰着人们,多鼓励学生去作一些深层次的探讨。
结合社会生活的化学教学,才不致于脱离生活,不致于培养出只会读书的“人才”。
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适当地启发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事,关心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