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文化
端 砚 故 乡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而端砚则居四大名砚之首。秦汉以后,宋徽宗前,肇庆叫端州, 故这里出产的砚叫端砚。公元前111年已设立高要县,宋朝重和元年,改称肇庆,意为 “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 端砚开采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由端砚衍生的端砚文化,以其独有的 艺术神韵著称于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肇庆因蕴藏丰富的名贵砚石资源和盛 产端砚而闻名于世。端砚已成为肇庆最富地方特色、最有文化品位、最具历史价值的文 化“名片”。 2004年,肇庆被授予了“中国砚都”的荣誉称号,2006年,“端砚制作技 艺”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肇庆的白石村成为砚文化中心 “中国端 砚文化村”,该村被评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端砚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古塔岩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梅花坑
梅花坑的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原出自岭羊峡 以东的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故古人称典水梅花 坑。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 龙坑开采,据说与宋坑砚石同出一脉。梅花坑洞 较深,洞内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 只有中间一格如无裂缝则可采用。梅花坑石以多 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 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 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然而,仍 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典水
向北京奥组委赠送端砚仪式录像 2008北京奥运会贵宾礼品。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历 史
端砚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由端砚衍生的端砚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神韵著称于世,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那么,端砚的生产工艺发展历史又怎样呢?
首页
广东肇庆砚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广东肇庆砚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 “文房四宝”是什么?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端 砚 名 坑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
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 赏都很有价值。
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
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
端 砚
歙砚
洮河砚
澄泥砚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故 乡
端砚的故乡就是我们家乡——肇庆。肇庆是端砚的故乡,有“中国 砚都”之誉,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肇庆城区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 宋 坑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 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后面的北岭 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 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将军坑早已石竭,无开采价值。目前,集中在伍坑、陈坑及蕉园 坑开采宋坑砚石。 宋坑砚石的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 石色凝重而浑厚,这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就有“端 石琢马肝”的诗名,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优 质宋坑砚石还有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 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石质稍粗 的宋坑砚石叫紫端。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砚以下墨快而著称。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老坑
老坑(又称水岩)位于西江羚羊峡南岸斧柯山端溪水东边一带,是端砚中石质最好, 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老坑(水岩)洞口地势低,洞内常年被江水淹没,干旱季 节,洞口亦积满水,一年之中只有秋冬季枯水期间,将洞内的积水抽干才能开采。老坑 开采于唐代,被誉为皇坑,历来由当朝皇帝派官员监管开采,洞内可用的砚石只有30㎝ 左右,工人按石脉走向靠手工凿取。宋代苏东坡写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 以出斯珍”道出了采石的艰辛。老坑砚石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质细腻,娇嫩,较密 而坚实,击石发出木声(辨别老坑石其一之特点),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鱼脑冻、冰 纹冻、天青、蕉叶白、青花、玫瑰紫、火捺(火烙)、天青冻、石眼、金银线等。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 中国四大名砚是什么?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中国四大名砚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 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这端砚、歙砚、洮河 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其中,有一个端砚传说是:包公掷砚成洲。请同学讲一讲。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包公掷砚成洲
包公要离开肇庆到京城赴任了,肇庆百姓都来码头送行。徐乐天更是依依不舍,开船后,他还 沿着河岸,送了一程又一程。船到羚羊峡,成群石工站在山坡上向包公挥手告别。包公望着这些勤 劳的石工,向苍天祷告说:“愿端砚能真正造福于民,今后不要再出现利用端砚营私舞弊的事了。” 话刚落音,蔚蓝的天空突然出现一团乌云,过了羚羊峡不久,狂风大作,浪涛汹涌,船不能行。包 公想:难道船中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触犯了神明?他把随行的人叫来查问,大家都对天发誓说 没有做坏事。包兴捧出一个黄绸布包说:“这是徐老先生送给大人的礼物,说过了羚羊峡才能打开 看。”包公解开布包,里边是一封信和一块质量上乘的端砚。徐乐天在信中说,这是他家祖传的端 砚,送给包公做个纪念。怕他推辞,所以吩咐包兴,过了羚羊峡才能打开布包。包公向肇庆的方向 拜谢说:“老先生的厚意我领受了。前几年惩办了贪污端砚的官吏,废除了陋规。如果我也带走端 砚,今后来接任的官员又有借口大量搜刮端砚,祸害百姓了。”说毕,手一扬, 把端砚抛进西江中,立时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了。不一会 儿,端砚抛下去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渚洲,就是现在的砚洲。 包端砚的黄绸布漂流到下游的南边河岸,变成了一片黄沙, 就是如今的黄埔沙。 后来,人们在肇庆的城楼门口刻上“星岩朗 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的对联,颂扬包公 的清廉,如今,这副对联还清晰可见哩。
旧老坑洞
新老坑洞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砚名坑之一: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羚羊峡,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
线距离不到500米。原洞口因清末一次开采塌方,其后长期停采,为石块与石屑所淤塞。 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 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 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 黄色,有睛。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端 砚 名 坑
端砚的生产经历了唐、宋、元、明、清、近当代的历史时期。端砚的生 产离不开优质的砚石,优质的砚石出自哪些名坑呢?
肇庆羚羊峡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端砚特色
制作工序
端砚鉴赏
课堂小结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学习感想
知识拓展
文 房 四 宝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的文具
与载体。文房四宝的文房,唐代以后是专指文人的书房,四宝是指笔、墨、纸、
砚四种文具。笔是指毛笔,墨是指用于磨墨汁的墨锭,纸是指用于书写的宣纸、 书画纸,砚是指用于磨墨用的砚。
首页
端砚传说
端砚故乡
端砚历史
端砚名坑
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
端砚名坑有:老坑、 坑仔岩 、
麻子坑 、宋坑 、 梅花坑 、绿端 、 古塔岩 、朝天岩 、宣德岩 、白线 岩,而老坑、 坑仔岩 、麻子坑 、 宋坑称为“四大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