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论文范文3000字

环保论文范文3000字

环保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环保3000字大总结环保大总结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返乡环保实践队。

现将实践活动过程做以下说明。

因为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建立一支环保队,主要目的有: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环境展开调查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原因3、在家乡民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为本地环保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总之我们组建环保队,希望对促进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现在的地球,都是黄色,绿色大量减少,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不仅让鸟儿没了家,还造成了崩塌,洪水等。

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

我们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我们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环保意识淡薄,就是没有环保意识,有的还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

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连幼林也难以幸免;一些企业在建厂时就没有环保意识,把河流变成了他们的排污池;一些厂矿排污严重超标,他们与环保部门“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场所或马路上,有些人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车驾驶员,出了车门就不再有环保意识,把车厢里的垃圾往马路上扫;有些清洁工为图方便,把路面垃圾扫进下水道里;一些街头饭馆,剩饭剩菜连同污水倒得马路遍地都是??这一幕幕,确实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

如果我们不让这些人加强环保意识,不去制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上个世纪末叶墨西哥城严重大气污染导致许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剧,将会在我们身边重演。

环境污染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这是我们通过课本所了解到的。

然而,今天,在现实中我们却更是深有体会。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村,长期以来,生活垃圾都是随意丢弃。

调查中我们发现,镇上的农民“靠水污水”,把垃圾堆放在河边,甚至直接扔进河中,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没能集中有效的处理是造成污染的原因。

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是造成污染的第二个原因。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村兴建了许多化工厂、造纸厂、冶炼厂,它们虽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限于经济、技术的原因,这些工厂在环保方面投入的太少,污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变得十分严重,群众怨声载道。

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工厂的运行是国家明令禁止,必须关停,或进行技术改造。

但在地方政府官员的眼中,这些企业可是地方的经济支柱,关掉它们,地方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是万万不能的。

于是,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环境与人类唇齿相依。

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爱护环境,环境施惠于人的过程。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采取几项措施,新闻单位广为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我们的每一位公民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投身环境保护工作。

也只有这样,环境才会报答我们。

就像一位著名的环保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爱护地球像爱护我们自己,地球也将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

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

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

所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再深入分析前面所述及的现象及原因,我觉得造成农村污染的更深层次原因可归纳为人们缺乏环境意识。

如果不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污染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任何治理行为都是“亡羊补牢”之举!为此,应充分发挥环境宣传教育的功能,加强“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的宣传贯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

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是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

这是进行环保宣传的有效载体,它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各阶层,各年龄段。

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形成四者的互动与交融。

比如多设立环保网站,宣传环保知识,设立环保论坛;另外,作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必然得到增强。

其次是抓好教育这块领地,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

而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必将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把有关环境的知识写进教材,可以多在大学校园组织环保讲座。

这样,从青年学生抓起,环境保护便有了后劲,便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还有,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从上到下,统一意识,树立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农村、进社区;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要出台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还要立法;对于破坏环境的“人类公敌”进行有力处罚,以儆世人。

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具体化,对工业排污、农业污染、生活用品污染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使环境保护提到法制日程上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任务艰巨,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工业时代刚刚起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包括环保意识还不够高,所以我国环保之路漫长而艰巨。

然而,正如我国政府一贯强调的,要实现环境、资源、人口的协调发展,任何时候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走高质量、高效益之路,而不可盲目扩张。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尽管我们的环保任务极为严峻,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人类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相信,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

经过几天的辛苦我们终于搞完了此次的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媒介、公民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只有家乡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环保,才能切实改善环境。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互相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

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新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2、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他的真正含义。

要是你在工作前不准备充分,你就不能够搞好你的活动。

因为你的活动因为参与的人很少,你就肯定会手忙脚乱的。

3、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馆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篇二: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一篇题目姓名专业学号福建工程学院土木系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1、前言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

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

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1]目标。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

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

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四号)2.1(小四)2.1.1 (五号)2.1.22.22.2.12.2.2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

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

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

(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

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

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

(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

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

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

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

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