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被称为“正三角形”。
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满足下列任意一条,则它必满足另一条,三边相等或三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1.三边长度相等;2.三个内角度数均为60度;3.一个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
∙性质:①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
②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④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四心合一)⑤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等于其高)∙判定方法: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②三个内角都相等(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两个内角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说明:可首先考虑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首先,明确等边三角形定义。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正三角形。
其次,明确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比三角形的尺规做法:可以利用尺规作图的方式画出正三角形,其作法相当简单:先用尺画出一条任意长度的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决定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再分别以线段二端点为圆心、线段为半径画圆,二圆汇交于二点,任选一点,和原来线段的两个端点画线段,则这二条线段和原来线段即构成一正三角形。
例题1: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和12cm,则它的周长等于( 30 )cm 。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一边长为5cm,那么它的腰长为___5、3.5___cm.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48°,CD⊥AB于D,则∠DCB等于[ A ]A.24°B.48°C.46°D.66°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7cm,则它的周长为()A.15cm B.17cm C.13cm D.17cm 或13cm分析:分情况考虑:相等的两边是3cm时或相等的两边是7cm时.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后,再进一步计算其周长.解答:当相等的两边是3cm时,此时3+3<7,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当相等的两边是7cm时,此时能够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是7+7+3=17(cm).故选B.例题2: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B ]A.内角和等于180°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D.有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1、(2010·宁波)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2A.5个B.6个C.7个D.8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到各个角的度数,应用度数进行判断,答案可得.解答:设CE与BD的交点为点O,∵AB=AC,∠A=36°,∴∠ABC=∠ACB,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BC=∠ACB=(180°-36°)/2 =72°,∵BD是∠ABC的角的平分线,∴∠ABD=∠DBC=1/2 ∠ABC=36°=∠A,∴AD=BD,同理,∠A=∠ACE=∠BCE=36°,AE=CE,∵∠DBC=36°,∠ACD=7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BDC=180°-72°-36°=72°∴BD=BC,同理CE=BC,∵∠BOC=180°-36°-36°=108°,∴∠ODC=∠DOC=∠OEB=∠EOB=72°,∴△ABC,△ADB,△AEC,△BEO,△COD,△BCE,△BDC,△BOC都是等腰三角形,共8个.故选D.例题3:如图,△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交AC于E.(1)若∠A=42 °,则∠EBC的度数为(27 )度.(2)若AB=10cm,△ABC的周长为27cm,则△BCE的周长为(17 )cm.1、如图所示,△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C)[ ] A.40°B.35°C.25°D.20°2、在△ABC中,BC=BA,点D在AB上,且AC=CD=DB,则∠B= __36°_______ .3、如图所示,∠A=15 °,AB=BC=CD=DE=EF ,则∠DEF=_60°___4、如图,在△ABC中,D、E在BC上,且BD=DE=AD=AE=EC,则∠BAC的度数是()A.30°B.45°C.120°D.15°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ABE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设∠B=x∵BD=AD则∠B=∠BAD=x,∠ADE=2x,∵AD=AE∴∠AED=∠ADE=2x,∵AE=EC,∠AED=∠EAC+∠C∴∠EAC=∠C=x又BD=DE=AD,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知∠BAE=90°,则∠B+∠AED=x+2x=90°得x=30°∴∠BAC=180°-2x=120°故选C例题4:、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延长BC 至点E ,使CE=CD,请判断△BDE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BDE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 ∠ABC=60 °,又因为BD 是AC 边上的中线,所以∠ABD= ∠CBD=30 °,由于CD= CE ,所以∠E= ∠CDE= 30 °,所以∠DBC= ∠E=30 °,所以△BDE 是等腰三角形。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D延长线上一点,DE=BC,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AC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C=BD,∵DE∥BC,DE=BC∴四边形DBCE是平行四边形,∴EC=BD,又∵AC=BD,∴AC=CE,∴△ACE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1: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1)证明:∵OB=OC,∴∠OBC=∠OCB,∵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BEC=∠BDC=90°,∵∠BEC+∠BCE+∠ABC=∠BDC+∠DBC+∠ACB=180°,∴∠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理由: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F,∵AB=AC,OB=OC,又∵OA=OA,∴△AOB≌△AOC.∴∠BAF=∠CAF,∴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为(3 ).2、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④BF=CF.其中正确的有(A)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例1:如图,已知EA⊥AB,BC∥EA,EA=AB=2BC,D为AB的中点,那么下列式子不能成立的是()A.DE=AC B.DE⊥AC C.∠CAB=30°D.∠EAF=∠ADF分析:已知EA=AB=2BC,且D是AB中点,那么AD=BC,进而可证得△AED、△BAC 全等,可根据这个条件进行判断.解答:∵EA=AB=2BC,AB=2AD,∴AD=BC;又∵EA⊥AB,BC∥EA,即∠EAD=∠B=90°,∴Rt△EAD≌Rt△ABC,∴DE=AC;又∠EAF、∠ADF同为∠FAD的余角,∴∠EAF=∠ADE;故A、B、D的结论都正确;Rt△CAB中,AB=2BC,显然sin∠CAB≠1/2 ,所以∠CAB≠30°,因此C 的结论是错误的;故选C.例题2:如下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C∥AB,AD⊥CD于D.若△ABC的周长为12 cm,则CD =( 2 )cm。
例题3:在矩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AB=4(1)判断△AOB的形状;(2)求对角线AC、BD的长。
(1)等边三角形(2)8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且BM=CN,AM与BN相交于点P,则∠APN=()A 70B 60C 50 D不确定因为AB=BC ∠ABC=∠BCA BM=CN所以三角形ABM全等于三角形BCN所以∠CNB=∠BMA 因为∠CBN+∠CNB=120度所以∠BMA+∠CBN=120度所以∠BPM=60度所以∠APN=60度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BD=CE,AE与CD交于点F,AG⊥CD 于点G,则以下结论:(1)△ACE≌△CBD;(2)∠AFG=60°;(3) AF=2FG;(4)AC=2C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 B ]A. 4B. 3C. 2D. 1解:∵等边△ABC∴AC=AB,∠BAC=∠B=60∵AD=BE∴△ABE≌△CAD (SAS)∴∠BAE=∠ACD∴∠AFD=∠CAE+∠ACD=∠CAE+∠BAE=∠BAC=60∵AG⊥CD∴FG/AF=1/23.将宽为2cm的长方形纸条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6 ̄÷3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