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课件 第2章
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课件 第2章
(3)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 明,如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问 题、探求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等问题.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命题时,左式为12+cosα+cos3α+…
+cos(2n-1)α(α≠kπ,k∈Z,n∈N*),在验证 n=1 时,左边所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证题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例如 n0=1 或 2 时结论正 确); 第二步,假设当 n=k(k∈N+且 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 n0 开始 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正确,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5.证明数列问题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数列
是定义在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这与 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样的,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
原理实质上也是一致的.为此数列中有不少问题都可用数学归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3.证明整除问题 证明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 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 n =k 时的项从 n=k+1 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 n=k 的项, 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 n=k+1 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 利用假设的目的. 4.证明几何问题 此类问题证明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当由 n=k 推导 n=k+1 的 情形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4 12,数列{bn}的通项满 足 bn=(1-a1)(1-a2)…(1-an),试证明:bn=21n-+21n.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课前自主预习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徒弟 对绘画奥妙的掌握程度,就把他们叫来,让他 们用最少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马.第一个徒弟 在卷子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马;第二个徒弟 为了节省笔墨,只画出许多马头;第三个徒弟在纸上用笔勾画 出两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匹只露出半 截身子的马.三张画稿交上去,评判结果是最后一幅画被认定 为佳作,构思巧妙,笔墨经济,以少胜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一、数学归纳法 1.定义: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时命 题成立;(2)在假设 n=k(k∈N+,且 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 推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 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注意:(1)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 题递推的依据,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即n=k +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 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 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 并没有得到证明.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B版 ·选修2-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什么叫归纳法? 答 案 : 1. 在 推 倒 第 一 块 骨 牌 后 , 就 会 导 致 第 二 块 骨 牌 倒 下,而第二块倒下,又导致第三块倒下,以此类推,直到全部 倒下. 2.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通常叫归纳法.根据考察的对象是全部还是部分,归纳法又分 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这第三张画稿只画了一匹半马,为何能胜过一群马呢?你 知道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吗?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1.我们在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时,只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 之间的距离保持适中,即前一块骨牌倒下时能砸倒后一块,那 么在推倒第一块骨牌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纳法予以证明,诸如数列的通项,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和 Sn 的增减性、有界 性等,既可以是恒等式,也可以是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证明时要
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
不利用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得的代数式为( )
1 A.2
B.12+cosα
C.12+cosα+cos3α
D.12+cosα+cos3α+cos5α
[答案] B
[解析] 令 n=1,左式=12+cosα.故选 B.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常用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具有广泛的 应用. 1.证明等式 证明这类命题是“一凑一变”,突出“变”字,“凑”是 指由n=k+1的左端凑出n=k的左端,或由n=k的左瑞凑出n=k +1的左端;“变”是指把拼凑的式子变为n=k+1的右端. 2.证明不等式 证明这类题的关键是“一凑一证”,常结合其他方法(如 放缩法等)完成“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