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我国服务业在入世后的5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从总体到行业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现状,介绍了服务贸易的两种新型模式:外包和众包,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运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服务贸
易的竞争力作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外包众包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总体情况
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逆差同比有所下降。
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其中,服务贸易收入920亿美元,增长24%;支出1008亿美元,增长20%;逆差88亿美元,下降6%。
据世界贸易组织2007年4月份统计,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70亿美元,进、出口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8位,出
口位次比2005年提升2位,进口位次保持
不变。
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2006年,跨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
/GDP=1928亿/209407亿=%;2005年,跨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GDP=1571亿/
180000亿=%。
这一计算结果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在近几年是逐年递增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
分行业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我国多数服务贸易领域都处于逆差状态。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的水平。
但是服务贸易的概念毕竟太过宽泛,因此,分行业来探讨中国的服务贸易,对于我们更加细致地理解服务
贸易的发展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居于首位,贸易总额分别为亿和亿美元。
两者中,虽然旅游服务总额仍居于首位,但运输服务的增速却是26%,远远高出了旅游服务的14%。
运输服务出口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货物贸易高速增
长有力地带动了运输服务出口的增长。
旅游服务业的领先也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山水风
光和历史人文风情,再加上受到收入因素、政治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民众去国外旅游还未能成为风潮,所以中国的旅游服务业这一领域还呈现出大额的顺差。
但随着中国更大程度的开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走出中国国门观光的民众将会越来越多,未来中国的旅游业将会面临更大程度的挑战。
入世以来,中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贸易部门迅速发展壮大,其出口增速分别为38%和41%,超过了其他部门,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
但由于这些新兴行业的基础较为薄
弱,最终这些行业是否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外包和众包在中国的发展
外包
什么是外包呢?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
同的定义。
但是外包与制造业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制造业是别人拿了一个产品希望在国内建厂,国内厂家和别人合作一起制造一个产品,往往中方是甲方,国外是买家。
制造业20多年来一直是这么一个概念,现在外包正好调过来,中国变成乙方,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在海外。
外包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外包,另一类是离散IT服务。
服务外包是指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签署一个多年的合同,并且连续进行服务。
如果严格按照这一条来讲,中国服务外包的公司并不多。
关于离散IT服务,服务外包包括两项,一是IT外包,即为ITO;另一类是业务流程外包,即为BPO。
IT外包服务是指电信运营商通过整合内外部专业
资源,基于ITIL实践,结合电信维护经验,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网络、IT和硬件系统的
设备租赁及维保、实时监控、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和定期运行分析报告等在内的整
体服务。
业务流程外包是指企业检查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将这些流程或职能外包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对这些流程进行重组。
BPO是将职能部门的全部功能都转移给供应商。
外包供应商根据服务协议在自己的系统中对这些职能进行管理。
一些BPO合同是根据服务水平进行支付的,将供应商的收入与业务绩效或成本节约程度联系起来。
世界顶级的毕博管理咨询公司指出,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
以中国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IT服务外包为例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前景,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到2009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
Gartner公司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寻求向国外转包IT服务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已经把目标瞄准中国,预计中国最早在2007年将成为一个成熟的外包市场,到2010年将成为从事IT外包的三大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