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期郭镇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亲爱的同学:此刻展现在你面前的既是对你前阶段语文学习进行检阅的试卷,又是你展示自我、挥洒自信、实现梦想的舞台。
希望你沉着冷静,让智慧在笔尖流淌,用细心为成功奠基。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3.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基础运用(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斜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伫()立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胸怀里沉醉了几十载()。
江南周遭世事 cāng ()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 juàn()恋情怀却千年依旧。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摆脱驱散融化B.驱散融化摆脱C.摆脱赶开砸开D.砸开赶开驱散3、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③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李白,字太白。
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B.《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
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其中“稍逊风骚”中的“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
其中环境描写专指自然环境的描写。
5.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5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新任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3分)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18岁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两年以后回国。
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长诗《①》,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_____②_____‘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我们在本册学过他的诗作是《____③_____》。
7、综合运用。
(8分)九年级123班正在进行《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来一起参与吧。
(1)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
请你写出上下联完整的一句来。
(2)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
请你写出一个人物和他的相关事迹,然后大家交流讨论。
(3)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采访他们,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那么,你知道采访前应作哪些准备吗?至少写出两点。
(4)123班准备举行”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写好你的开场白。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0分)平视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
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
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这样的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这样的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
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
”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
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
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8.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
B.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C.面对权贵、富翁、名人,我们要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
D.面对弱者、贫民、凡夫,我们要虎起脸,瞪着眼,对其不屑一顾,呼来喝去。
9.下面对第⑤自然段画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及证明的道理,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小姑娘的世界很单纯,没有身份、地位的不同,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对文学家萧伯纳的仰视。
B.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
C.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
D.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证明了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还会降低别人的人格。
10.怎样才能做到平视?11.文中作者所反对的"仰视"是有特定含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多用"仰视"来表示尊敬和仰慕,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我们不仰视……,我们仰视……"的句式写一个句子。
【示例】我们不仰视作威作福的权贵,我们仰视一心为民的公仆。
12.读完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4分)倾听滴水何羽①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
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②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
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
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
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③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
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④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⑤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⑥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⑦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⑧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
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⑨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
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⑩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⑪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⑫这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⑬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⑭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⑮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⑰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选自《散文》,有删节) 13、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2分)14.请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梳理滴水与“我”人生三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4分)15.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
16、理解“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