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
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审题能力;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
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的
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生审题能力的
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
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学生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学生中的作业错误,
都是由于审题的不仔细所造成的。
通过作业的讲评,分析解题中造成的错误原因,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过作业的讲评,学生
能认识存在错误的原因。
教师利用讲评,进一步补充一些练习题供学生思考,引
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调动起来。
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大不相同,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
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关。
高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些,也有着
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也能自己审题分析并有序地做下去。
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读题、审题、分析题意。
对于学
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
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
悉心观察是审题全面的保证。
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
全面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
高级形式。
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
伴随着思维活动。
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观察要有顺序地进行,比如,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
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还有的孩子重复着回答别人已经回答过的数学信息,这
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
情景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么就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
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
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
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
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强化训练,及时鼓励。
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
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在平时教
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因而,
所教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咬文嚼字,读懂题。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阅读题、填空题、判断题、选
择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
难点是学会审题的最高境界。
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在此处仔细品味、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会达到融会
贯通的意境。
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分三步读:第一遍阅读要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
解的词,为流利阅读扫平障碍,第二遍,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
第三遍,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已达到理解题意。
只有学生在审题中
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
一边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字词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注意。
当然,所谓的大声朗读
只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真正考试时只能是默读。
认真仔细,读准确。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
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而事实上题目并不
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
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
同时,要求学生
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
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
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
字等,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
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
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往
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题目中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
遇到长的
题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读完,断章取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而不去
认真的朗读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
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
审题习惯扼制住。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
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
学生经过了尝试,才
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
扼杀学生的思想。
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
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
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