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七进标准
茫崖地区法律进乡村考核评分标准
考 核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得 分 自 考 查 核
一、结合实际、制定了“法律七进”活动实施方案。
10
制定了实施方案 10 分。以查看 文件为依据。 设立法制辅导站 4 分,每个行政
二、每个乡镇要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要 配备一名法制宣传员,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在“文 化中心户”的基础上建立“法制宣传中心户” ,依托 党员活动室,设立法律图书角。 20
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并完善了 5 项制 度、其他机关和单位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 制度 2.5 分, 需要公示的内容上墙明示 2.5 分。以查看制度建设文件、资料为依据。
推行了政务公开、审判公开、检务公开、 行政执法公开 2 分, 公开的内容全面 2 分, 公开的形式多样 2 分。以查看文件、资料 为依据。 健全了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 2.5 分, 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法律专家咨询 2.5 分。以查看制度建设文件、资料为依 据。 依法及时办理上访事件、司法、执法案件 2 分,错案败诉率低 1 分,公职人员中无 重大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1 分。 以查看文件、 资料、社会调查为依据并通过新闻媒体、 监督部门、 纪律检察、 法制部门调查了解。
20
5
七普法依法治理文件齐全,装订整齐。管理科 学、规范。 4
普法依法治理资料齐全,装订整 齐,管理科学、规范 4 分。
合
计
考 核 情 况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意见: 被考核单位意见: 被考核单位意见:
考核组长签字: 考核组长签字: 2008 年 领导签字: 领导签字: 2008 年
月
日
月
日
注: “机关”为依照公务员法管理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单位”为事 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领导机构健全 3 分,办事机构明确, 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3 分以文件为 依据。 制定了实施方案 5 分。 以文件为依据。 完成中心组学法 2 次以上 5 分。以记 录、笔记为依据。 纳入日常学习计划 3 分,每月组织法 律知识学习 3 分。 以查看文件、 笔记、 记录为依据。 完成普法教材及配套的《习题集》征 订任务 2 分,完成习题集答题任务 2 分。完成了《法制宣传资料》的征订 任务 2 分。以治区办统计、检查结果 为准。 领导干部学法笔记达到要求得 3 分, 公职人员达到要求得 3 分。达不到要 求按平均值逐项扣分。 上报“五五”普法启动规划 2 分,上
七、 按方案要求和部署, 及时上报开展 “七 进”工作相关材料,报表和反馈信息。 6
报每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 分, 平时开展工作的信息、简报 2 分。治 区办统计为准。
八、实施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 度,对拟担任或推荐担任的科级领导干部 进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并 颁发了任职资格证书。 九、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 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开展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5 5
实施了任职考试 2.5 分;颁发了任职 资格证书 2.5 分。以考试试卷、登记 册、任职资格证书为依据
组织开展好宣传活动 5 分。以文字、 图片、影像资料为依据。
1
十、按要求参加了治区办统一组织的全
区阶段性普法考试,参考率和及格率分别 达到 98%以上, 每年自行在机关或本直属 系统内组织公职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法制 培训和考试,培训率达到 60%以上,考试 率达到 95%以上。 全区统考率达到要求 2 分。自行组织
十一、按方案要求和部署,及时上报“法 律七进”工作开展相关材料,报表和反馈 信息。
十二、实施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 制度,对拟担任或推荐担任的科级领导干 部进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 并颁发了任职资格证书。 十三、本机关和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每 年撰写学法笔记或心得体会 4 篇以上,其 也人员 2 篇以上。 (学法笔记或心得体会 写在《习题集》空白附页纸上) 十四、被列入工行委考核办(领导班子和 领导干部考核)考核的机关加强了行政能 力建设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相互沟通 的信息交流考核机制。按要求上报行政能 力建设的报表和信息。 十五、 普法依法治理文件齐全, 装订整齐。 管理科学、规范。 4 4 建立健全相互联系沟通的信息交 流考核成绩机制 2 分。上报行政能 力建设的报表和信息 2 分。以治区 办掌握的情况为准。 6 领导干部达到要求 3 分,其他人员 达到要求 3 分。以实地查看为准。 6 实施了任职考试 3 分;颁发了任职 资格证书 3 分。以实地查看为准。
日
被考核单位意见: 被考核单位意见:
日
茫崖地区法律进单位考核评分标准
得 分 考 核 内 容 机构和 办事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工 作职责明确。 6
领导机构健全 3 分,办事机构明 确, 有专 (兼) 职工作人员 3 分。 以文件为依据。
被考核单位意见: 被考核单位意见:
茫崖地区法律进学校考核评分标准
得 分 考 核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自查 考核
有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 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 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明确。 10 事机构 5 分,有专(兼)职工作 人员,工作职责明确 5 分,以查 看出台文件为主。 二、各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进 行培训。 三、作出学法“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 落实 四、每学期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 次以 上, 五、中小学校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达到 4 项 要求: (1)依法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并严格执行; (2)无歧视、侮辱、体罚、 打骂、伤害学生的现象发生,教师中无违法案 件发生; (3)学生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懂得维 护自身合法权益,遵纪守法,无青少年违法犯 罪行为发生; (4)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良好,无 滋扰、勒索、抢劫事件发生 六、及时上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相关材 料、信息。 6 平时开展工作的信息、 简报 6 分, 以治区办统计为准。 20 每项 5 分。以实地查看为主 20 20 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 10 分,进行了培训 10 分,以查 看文件和培训记录为准。 有计划 5 分,教材 5 分,课时 5 分, 师资 5 分, 以查看资料为准。 每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 5 分, 以查看记录为准。
二、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单位”活动 实施方案 5
制定了“法律进单位”活动实施 方案 5 分。以查看文件为依据。
三、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参加党委中心组 每年学法 2 次以上。 5
完成中心组学法任务 5 分,以记 录、笔记为准。
四、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本单位日常学 习计划,并组织干部职工每月不少于一 次的法律知识学习。 5
落实了部门职责 3 分,完成开展 活动任务 3 分。 以出台相关文件、 活动简报、图片为依据。
八、完成了为法制宣传教育“双进户” 农村、牧区、社区法律图书所分配的赠 送普法任务。 10
以赠送普法教材的数量给分,最 高 10 分,以完成下达指标为准。
九、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 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开展法 制宣传教育活动。 10
组织开展好宣传活动 10 分。以文 件、活动照片、简报为依据。
十、按要求参加了治区办统一组织的全区 阶段性普法考试,参考率和及格率分别达 到 98%以上。 每年自行在单位或直属系统 内组织公职人员进行了一次专业法的培 训和考试。培训率达到 60%以上,考试率 达到 95%以上。 上报“五五”普示启动规划 5 分, 15 上报每年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5 分, 平时开展工作的信息、简报 5 分。 治区办统计为准。 6 全区统考两考率达到要求 2 分。自 行组织培训达标 2 分,考试达标 2 分,以培训、考试文件、资料、试 卷为依据。
建立健全相互联系沟通的信息交流考核 机制 1 分。上报行政能力建设的报表和作 息 1 分。以治区办掌握的情况为准。
2
十九、普法依法档案资料齐全、装订整 齐,管理科学、规范。 合计 4
普法依法治理资料齐全,装订整齐,管理 科学、规范 4 分。
考 核 情 况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长签字: 考核组长签字: 2008 年 月 领导签字: 领导签字: 2008 年 月
普法依法治理资料齐全,装订整 齐,管理科学、规范 4 分。
4
合
计
考 核 情 况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长签字: 考核组长签字: 2008 年 月
日
领导签字: 领导签字: 2008 年 月 日 注: “机关”为依照公务员法管理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单位”为事业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纳入日常学习计划 2.5 分,每月 组织法律知识学习 2.5 分。以查 看文件、笔记、记录为依据。
五、按治州办和治区办要求,各类人员 购买了全国统编的普法教材及配套的 《习题集》和辅助教材,并按要求完成 了学习答题任务。完成了《法制宣传资 料》的征订任务。 6
完成普法教材及配套的《习题 集》征订任务 2 分。完成习题集 答题任务得分。完成了《法制宣 传资料》的征订任务 2 分。以治 区办统计、检查结果为准。
茫崖地区法律进机关考核评分标准
考 核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得 分 自查 考核
一、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 事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职 责明确。 二、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机关”活动实 施方案 三、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参加党委中心组 每年学法 2 次以上。 四、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本机关日常学习 计划,并组织干部职工每月不少于一次的 法律知识学习。 五、按治州办和治区办的要求,各类人员 购买了全国统编的普法教材及配套的《习 题集》和辅助教材,并按要求完成了学习 答题任务。完成了《法制宣传资料》的征 订任务。 六、县处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写学法笔记或 心得体会 4 篇以上,其他公职人员 2 篇以 上。 (学法笔记或心得体会统一写在《习 题集》空白附页纸上) 6 6 6 5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