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82
来源;⑥对许多抗生素敏感。 与人类有关的衣原体病 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性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性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2.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繁殖方式多样,主要呈二分裂繁殖,还有 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 支原体和溶脲脲原体。支原体大多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一般为表面感染,在呼吸道 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胞膜上的 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的损伤,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 氢等。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 裂。支原体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敏感,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可 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3.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 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对抗生素敏感;与 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 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机体免 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应注意个人 卫生,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2.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类常见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及动 物的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其主要致病物质有:链球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和 M 蛋白等。常见所致疾病:
第七章 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医学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寄生虫等。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一、常见的致病细菌
细菌的种类很多,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细菌在人体内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 (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细菌的特征之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侵入机体 的数量、侵入途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 见,消化道和泌尿系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流行性腹泻
腺病毒
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扁桃腺炎
人疱疹病毒
口唇疱疹、宫颈炎
巨细胞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脊髓灰质炎
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型)
病毒性肝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 型)
爱滋病(AIDS)
须发等组织,顽强繁殖,发生机械刺激损害,同时产生酶及酸等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 应和细胞病变。深部真菌可侵犯皮下、内脏及脑膜等处,引起慢性肉芽肿及坏死。
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 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空气、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 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所有溶血性 A 链球菌对 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敏感。
80
3.肺炎球菌(Pneumococcus),学名为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部,仅 少数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球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荚膜菌株抗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 1~2 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 感,但亦有耐药菌株出现。肺炎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荚膜的光 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荚膜的粗糙(R)型菌毒力减低或消失。肺炎球菌主要引起人 类大叶性肺炎(见临床篇·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立克次体病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且人畜共患。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密 切相关,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立克次体感染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进入人体后,立克次 体首先侵入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内皮细胞内,随后分裂繁殖,导致细胞肿胀、中毒, 出现血管炎症、管腔堵塞而形成血栓,导致组织坏死,而且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导致 血管透性增加、血容量下降和水肿。立克次体也能进入血流而扩散,到达皮肤、肝、脾、 肾等处而出现毒血症症状。另外,血管活性物质的激活可加剧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休克、DIC 等。发病后期由于免疫复合物等的参与还可使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加重。
三、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 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对机体的影响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脏器,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 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1)真菌性感染 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浅部真菌有嗜角质性,侵犯皮肤、指甲及
81
表 2-7-1 常见的致病病毒
病毒
所致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
流行性感冒
副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小儿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
细支气管炎、肺炎、麻疹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病毒
风疹、先天畸形
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部分型别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呼肠孤病毒
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有:回归热螺旋体(引起回归热)、奋森氏螺旋体(引起咽峡炎 和溃疡性口腔炎等)、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及钩端螺旋体(引起人和动物的钩端螺 旋体病)。螺旋体感染首选青霉素类的抗生素。
4.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 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均与细菌类似:具有细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含 有 RNA 和 DNA 两种核酸,由于酶系不完整需在活细胞内寄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 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为致病大肠杆菌。所引 起的疾病多数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多见 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 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 30 天内的 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治疗可选用庆 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5.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 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其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外毒素 A、 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 A 最为重要。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 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 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患者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抗感染作 用。治疗选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头孢类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菌株 的产生。绿脓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所以消毒措施对预防感染有重要作用。
1.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是医院交叉感 染的重要来源。其致病物质包括: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可污染牛奶、肉类、鱼虾、蛋类)、表皮溶解毒素等。葡萄球菌所致的常见疾病有:
(2)条件性真菌感染 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 曲霉菌),此类感染与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及菌落失调有关,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 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3)过敏性真菌病 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 子抗原)引起的过敏症,如哮喘、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和癣菌疹等。
四、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1.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 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的共同特性是:①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圆形或椭圆形 体;②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③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④具有 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⑤含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 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 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如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而感染机体。病毒进入人体后,先 在咽部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 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出现低热。随后病毒很快进入全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继续繁殖,同时侵犯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引起以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 的多种特殊临床表现。在炎症反应中可看到细胞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在中枢神经系统 中,炎症反应在血管周围比较明显。肠道病毒可直接引起组织病理损害,如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结膜炎、流行性肌痛、甲型肺炎等。另外近年来的研究 结果表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或心包炎、肾炎、肌炎等除病毒原发感染作用外, 还有免疫病理反应的参与。常见的致病病毒见表 2-7-1。
(4)真菌毒素中毒症 真菌毒素已发现 100 多种,可侵害肝、肾、中枢神经系统 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坏死、肝硬化,甚至肝癌;桔青霉素 可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急、慢性肾病;黄绿青霉素引起中枢神经损害;某些镰刀 菌素和黑葡萄穗素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发生造血组织坏死或造血机能障碍。
①化脓性炎症:由皮肤侵入,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组 织炎、丹毒等。沿淋巴管扩张,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败血症等。经呼吸道侵入, 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峡炎,并向周围蔓延引起脓肿、中耳炎、乳突炎、气管炎、肺炎。 经产道感染,造成“产褥热”。②猩红热:是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 A 族链球菌所致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③ 链球菌感染后疾病:主要是病原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