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2.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同物:两个力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 ②等值:两个力大小 相等 . ③反向:两个力方向 相反 . ④共线:两个力在 同一条直线上
. .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2.重心 (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叫重心.
(2)重心的确定: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质地均
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悬挂法,如下图,悬挂法能找出重心恰是因为重力的方向
是 竖直向下
的.
(3)重心的影响:物体的重心越低,其稳定性越好,例如不倒翁.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三要素 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效果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力的 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
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必要时 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
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 与物体的材料有关,还与 ① 压力
示就是 G=mg
,其 物体的 形变量
有关 ② 接触面粗糙程度
中 g= 9.8 N/kg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名称
重力 G
弹力 F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例 1 (2018·周口模拟改编)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 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 1 所示, 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实验结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填“快”或“慢”).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4)实验推论: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做匀速直线 运动 .
滑动摩擦力 f
方向 总是 竖直向下
跟物体 弹性形变 的方 向相反或与物体恢复形变 的方向相同
与物体 相对运动 向相反
的方
作用点 重心
接触面上
接触面上
为了作图需要,通常我们把物体的作用点表示在 重心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得出结论: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你认为他的结论 不可靠 (填“可靠”或
“不可靠”),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通过小组分析讨论,他们将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如丙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甲和丙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初速度相等 ,从而只改变阻力大小,这里体现的物理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 粗糙程度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通过观察小
车 滑行的距离
来体现阻力大小,这里采用 转换 法,来放大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1.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名称
重力 G
弹力 F
滑动摩擦力 f
定义 (产生 原因)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
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 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 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
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 见的弹力有 支持力
、 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压力 、 拉力 等
对比
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示意图
不 受力物体 两个物体 同 力的性质 两力性质相同 点 两力关系 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一个物体 两力性质可能不同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能还存在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
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 2 所示,摆球从 A 点由静止释 放摆到右侧最高点 C 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静止 (填“往 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 平衡 知识,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运动,根据 二力
(2)为了改变接触面积,他将木块切去一半进行实验,如图乙发现拉力变小了,于是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名称
重力 G
弹力 F
产生 在地球附近有质量的一 (1)物体相互 接触
条件 切物体
(2)发生 弹性形变
滑动摩擦力 f (1)接触面粗糙 (2)物体相互 接触 (3)物体相互 挤压 (4)发生相对运动
(2)本实验研究的是哪两个力的平衡条件? B . A.两边钩码对细绳的拉力 B.两边细 绳对硬纸片的拉力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探究时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图 A 硬纸片无法保持平衡,得出二力平衡
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由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即 科学
推理(或理想实验)
(填物理方法)法,由物理学家 牛顿 概括出来的.
(3)理解:“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
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受平衡力
的作用.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 有保持原来 (2)影响因素 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质量 越大 ,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2.力的测量 (1)工具 :弹簧测力计 (2)原理:在 弹性限度 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 弹簧测力计将不容易观察的力的大小转换为容易观察的弹簧伸长量,利用这种方法 制作的仪器还有温度计、压强计、电流表等,这种方法叫做 转换法 .
(3)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选择合适的 量程 、 分度值 ;观察指针是否指在 零刻度线 处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 N.
的两次拉力相同,表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4)同学们对甲和丙实验进行评估,然后改进成图丁,将弹簧测力计吊环固定,拉动
下方的木板,这样的好处是 木板没有必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相对地面.静
止,便于读数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②惯性不是力,不能用“受到惯性”或“惯性作用”描述惯性,可以说“具有惯 性”.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利用与防止 利用:跳远助跑;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系好安全带; 严禁超载等.
专题6 力 运动和力
力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①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概念 ②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 ③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重力、电磁力)
符号 符号是 F ,单位是 牛顿 ,简称牛,字母 N ,托起两个鸡蛋所
单位 用的力大约是 1 N
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2)减小有害摩擦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PPT教学课件48【优质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