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人员素质

浅谈会计人员素质

浅谈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其技术性也日趋复杂。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

“诚信、真实、公正、可靠”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爱岗。

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

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

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4.客观公正。

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
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

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二)业务素质
1. 知识更新能力。

客观上来说,对于技术手段的更新和会计职能的转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综合型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中的重要角色,更应该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努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现象层出不穷,会计制度(准则)更新得很快,如果跟不上形势,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单位和职工造成严重的损失。

财务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和扩展专业知识,拓展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

这样才能提高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使自己具有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的多方面技能。

2.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存处理各种业务时,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动作,能够应对自如。

在遇到个别突发事件时,会计人员应当有主见并坚持正确的观点,行动有分寸,即要求
会计人员要“经验老到,应对得当”。

3.人际沟通能力。

财务活动处于各种管理活动的中心,工作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因此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贯彻上级的思想方针;另一方面要监督约束经济活动。

平时应注意与本部门、本单位各部门、下属单位相关人员及财政、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是财务工作者做好财会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一)文化水平偏低。

我国会计人员文化水平低,中专以下学历占34.17%,大专学历占39.7%,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7.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数占8.33%,文化层次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学历层次较低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的制约性因素。

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量是会计人员职业要求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只局限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业务水平不高。

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结构不平衡,业务素质不高。

具统计,我国会计人员中,会计员占总人数41.3%,具备会计师资格的占43.5%具备会计师资格的占9%,具备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占6.2%。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例如转行或自行培养的部分人员,尽管积
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仍比较欠缺。

(三)职业道德欠缺。

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力度不够,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还不断出现报假账和私设“小金库”等现象。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一)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大程度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成果,会计信息为有关各方进行决策、实施管理和控制行为提供基本依据。

其质量高低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削弱,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

但是,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愈演愈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个问题从浅层看是由于我国法制体系不健全,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但从深层看这个问题是与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

1.文化素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大,还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2.道德素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重大差异。

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总是传播和实践着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全社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3.专业素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

专业素质不过关,会造成会计质量不高。

这说明,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佳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

(二)符合未来会计工作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也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也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未来发展趋势的会计职业要求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一定要掌握全面的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等全面的人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还没有达到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二)加强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由于知识更新加速,学习应当时刻进行,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会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三)执证上岗。

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是一种对会计人员实行的岗位管理制度。

它对岗位从业人员政治、业务和技能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即岗位任用的资格条件。

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资格考试,遵循
“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原则来组织实施,这样对会计岗位有了统一的资格准入条件,就可以保证上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四)定期轮岗。

建立轮岗制度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会计人员较长时间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有其连接性和熟练性等特点,但不利于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如有的会计人员工作一辈子,只做过出纳,或是审核报销,或是记账,到了别的岗位就不能胜任,而定期轮换岗位,使其在不同岗位上都有时间的机会,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定期轮岗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