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其发展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其发展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2014级经济学辅修学号20131424103姓名杜雪珊指导教师商海岩二O一六年六月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其评价摘要:人口是一个区域、国家、整个世界最活跃的因素,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研究人口问题的经典,本文简述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其中的欠缺之处及合理成分,并分析其对解决现阶段中国的人口问题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论评价一、引言人口是社会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数量、质量、人口流动等都是近代学者研究人口问题的主要内容,但在历史的局限下,对人口的研究主要侧重数量的多寡及其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人口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描绘了一个理想国家的人口情况;近代人口思想源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提倡快速增加人口数量可以扩大对外贸易,是从流通领域中研究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古典经济学派侧重从生产领域考察人口经济关系,提出人口与财富之间存在比例关系,人口生产会受劳动需求的调节,而流动资本的多少影响劳动需求,通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供求关系自发地调节人口生产。

亚当·斯密说:“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随着一国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

收入和资本的增加,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

李嘉图说:“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增加而劳动需求不随之增加是难以想象的,至多只能说劳动增加率是递减的。

”[]与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不同,马尔萨斯从消费领域分析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即消费是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件,人类离开消费就无法生存和繁衍,更谈不上人口生产与再生产。

人口生产与再生产同时与拉动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三驾马车都有一定关系,然而消费欲望、消费方式、生活资料、消费水平都会影响人口生产。

所有这些因素中,生活资料无疑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最大。

马尔萨斯高明之处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从这一点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索。

二、马尔萨斯的生平及其《人口论》的历史背景2.1马尔萨斯的生平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于1776年2月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

1784年,马尔萨斯进入著名的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神学和哲学。

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取得僧籍,之后当牧师。

1804年,马尔萨斯成为新成立的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1834年去世。

马尔萨斯常与他的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进行有关人口与经济方面的讨论,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探讨与争论,使得他对人口与经济方面的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

又由于他的《人口论》及人口思想的特殊性及在历史中的特殊作用,使得他在人口学方面的影响远超过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影响,从而成为近两百年来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2.2《人口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人口论》的出现及其备受关注,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

产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恶果是:一方面,广大的小生产者破产,不断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工人、农民陷入了贫困、失业和苦难的深渊,从而导致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的加剧。

与此同时,在国内阶级斗争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一批激进的思想家,他们极力鼓吹社会主义改革运动。

英国的资产阶级非常害怕像法国一样的阶级革命,急需一种新的理论来为其辩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特别是在英国,通过18世纪的产业革命,普遍建立了大工业,机器的使用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劳动的需要减少,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

随着城市贫民大量增加,劳动者的贫困化日益加深,结果便提出了救济贫民的问题,而这又引发了对济贫法和征收济贫税的讨论,后来又逐步转化为对人口问题的讨论。

同时,由于失业人数的增加,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加剧,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日益发展。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尔萨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初于1798年匿名发表,其全称为《论影响于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戈德文先生、马·康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理》(以下简称《人口原理)})。

之后,多次修订、增补,三、《人口论》的主要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于1789年(当时还只是一本小册子)。

1803年进行改版,题为《人口原理》,之后不断再版,总共有7版,每一版都充实了内容和加入了新的思想观点。

概括来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主要包括:(1)两个公理“两个公理”(也称两个前提)是: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马尔萨斯认为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要活着,就要消耗食物;两性间的情欲不会因社会的进步而有所萎缩,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有性欲,会不断繁殖。

马尔萨斯的全部人口思想是以这两个前提为基础的,其他的观点也都是从这两个前提中推理演绎得到的。

(2)两个级数“两个级数”是指:1、物质资料是按数学级数增长的;2、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总比物质资料的增长快。

因此,绝对的人口过剩是必然出现的。

“两个级数”论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论据,也是人口论的中心内容。

(3)两个抑制“两个抑制”是指两个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积极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灾荒、战争等自然、客观手段来降低人口的增长。

消极抑制,也即通过晚婚、晚育等人为、主观手段来阻止人口的增加。

(4)一条规律“一条规律”是指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即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潜力的影响,投资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

“一条规律”论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理论基础。

(5)一个适度“一个适度”指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度的限度。

(6)三个命题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阻力;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资料保持一致。

四、对《人口论》的评价许多学者都对《人口论》予以评价,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这三方面,且褒奖不一,本文对人口论的六项内容在肯定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支出不足之处。

4.1《人口论》中合理部分分析1、两个公理中的合理成份马尔萨斯所说的“两个前提”在不考虑人的社会属性前提下具有客观必然性。

也符合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有关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即食物和性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马尔萨斯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来研究人口问题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他并没否认人的的生物属性。

2、两个级数中存有的合理成份在人口增长无所妨碍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有快于生活资料增长的潜在性和现实趋势。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王朝初建时期,社会较为稳定,统治阶级又鼓励人口增殖,人口便出现过按几何级数增长的现象。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一个合理成份。

且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在摒弃技术和科技的作用下,在一定时期内是递减的,且仅仅考虑肥料对作物的作用也呈递减规律,因此,马尔萨斯在明确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两个级数在较短时期内具有合理性。

3、两个抑制也有其可取之处马尔萨斯认为,如果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就会产生过剩人口和导致生活资料匮乏,那么社会自发的调节机制就有可能通过“罪恶”和“贫困”等诸多方式来减少人口,从而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马尔萨斯意识到实现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平衡需要通过减少人口和增加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减少人口来实现,是明智之举。

就我国而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就业、住房、教育等。

因此,计划生育成为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严峻,妇女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允许二胎的政策也不断提出,因此,马尔萨斯提倡通过减少人口数量,促进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平衡具有时代性。

4、一个适度符合客观规律物极必反,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口过度膨胀会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索取,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影响自身的生存。

因此,探讨相对于某一国家和民族最有利或尽可能合适的最有人口数量,是每个社会形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5、三个命题中的合理成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具有相关性,人口增长需要消耗更多的生产资料,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增长会促进人口增长,从而加大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使生活资料变得紧缺。

第一个命题是后面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

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素质提高对生活资料的影响,三个命题具有其合理性。

4.2对《人口论》内容进行的批判的有关观点1.对两个公理的批判“两个公理”主要立足讨论人口的自然属性,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且并未考虑特殊情况如我国广州和福建一带出现的一大批终身不嫁的自梳女等。

他把人等同于动物,把人口发展规律看做超社会的自然规律,无论是物质资料生产还有延续后代的前提是婚姻和家庭的建立,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

因此,在特有的社会制度规范下,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增长都会受到制约。

因此,否定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的限制的“两个公理”的理论有其不合理之处。

2、对两个级数和一条规律的批判人口增长总要受到各种社会和自然条件的限制。

马尔萨斯关于两个级数的论断,都完全抛开了人口增殖和生活资料生产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

“土地肥力递减”论是以生产技术假定不变为前提的,他没有考虑到人类劳动和科学技术对土地肥力的影响。

且尤其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大棚、转基因等技术的发展对生活资料的促进作用。

有些学者还认为从人类开始耕种以来,土地的肥力不但没有递减,反而提高了,并以此来否定马尔斯的“两个级数”的理论。

3、对两个抑制的批判许多学者认为,马尔萨斯主张通过战争,贫困等抑制人口增长,本文则认为在马尔萨斯看来,战争、罪恶、瘟疫等会减少人口,但只是一些特殊的不可抗力,并不能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途径,相反,我们还应该极力减少这些时间的发生。

受历史的局限性马尔萨斯忽视人口质量的作用是其不足之处。

五、启示人口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流动等。

某一区域人口数量变动会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还会受到流动人口变动而变动(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增加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消耗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给环境、资源带来破坏,最终不利于人口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意识到人口给国家带来的问题,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慢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因此,我国必须协调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

具体做到: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在老龄化问题不断显现的同时,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要适当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生活资料的供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同时,促进生殖率降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消除养儿防老的多生育的传统观念,促使人们理智生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