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近代以来,学校校园围墙内的教育几乎成了正规教育的惟一代表,教师课堂讲授儿乎成了正规教学的惟一形式。

然而远程教育的兴起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

虽然,远程教育以其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赢得各国教育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事。

但是,其历史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 19 世纪中叶。

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

20 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多种媒体教学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

及至世纪之交,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一.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源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

而函授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英国。

英国这个近代产业革命和资本土义的故乡,也是近代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故乡。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对各种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压力。

因此,就有了近代学校的出现,有了成人教育的出现,也才有了远程教育的出现。

函授教育就是利用印刷教材和通信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函授教育首先发生在职业技术培训。

1840 年,英国人伊萨克·皮特曼将速记教程函寄给学生,他被认为是函授教育的始祖。

大学层次开展函授高等教育的起源则与英美历史上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有关。

新大学运动第一个有影响的成果就是1836 年创建的伦教大学。

1849 年对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是个重要的年份,伦教大学在这一年首创校外学位制度。

1858年,修订后的伦教大学校外学位制度更加开放,并将适用范围推广到全世界。

于是,各种函授学院在英国应运而生,为注册报考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学生提供函授教学辅导。

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度为世界树立了一个采用自学、函授、业余夜校等方式发展校外高等教育的范例。

因此,1849 年可以看作是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诞生年份。

对各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第二个历史事件是发源于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

英国剑桥大学在 19 世纪 60 年代首先倡导大学推广运动,为校外学生开设扩展课程教育。

此后,牛津和其他大学相继仿效。

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始于 1862 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一批授地大学的创建。

这些大学的著名口号是:“州即校园”,成为北美远程高等教育的发源之一。

这一系列的发展,也为现代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当然,远程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而生。

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学校制度诞生的历史时期。

1902年蔡元培先生等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编写教科书和仿通信教授法刊行丛报。

这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函授教育,即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源。

1914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创设了函授学社,这是我国开设最早的函授学校。

在我国,应用各种视听技术媒体开展以成人为对象的各种社会电化教育和以学校学生为对象的正规学校电化教育也是起始于20世纪初。

自20年代起开始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

此后,广播、电唱、录音等也逐渐引进和发展起来。

陶行知即自20年代起就倡导电化教育并身体力行。

他不仅在他组织规划的教育活动中利用幻灯、无线电收音机和活动电影,而且租用无线电电台举办教育广播。

1936年7月,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施教区。

1937年7月,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

1937年后,许多省市也相继建立电化教育组织。

1940年,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起步期,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期。

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三大阶段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函授高等教育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作为第一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的代表——函授高等教育得以创建,当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先驱的普通高校创建函授部和函授学院。

这也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技术代表和特征是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

我国函授高等教育在新中国的兴起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原因。

新中国政府将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看做是提高当时干部和工农的理论、文化和专业水平,培养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大批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1954年,教育部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教育视察报告”中指出:函授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件确立了函授教育在所有普通高校中的地位。

直至1955年,有7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注册函授学生4390人。

1955年2月,中国函授教育有了第一批专科毕业生共1600人。

195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为对象的海外函授部。

从1955年至1957年,高教部和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函授教育的法规,对函授教育的指导原则、任务、目标、开设专业、学期、学生对象、人学考试、教学要求、学制和管理体制作了明确的规定。

1957年,已有58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计有函授学生35000人。

在60年代上半期,函授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

1965年,开展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123所,包括理工、农林、医药、文科、艺术、财经、政法、师范和体育各科大学,开设专业138种,注册函授学生189000名,相当于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8%。

当年函授教育招收新生74000名,毕业生16000名。

从1955年到1965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函授毕业生800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教育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我国远程教育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开始了形态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逐渐成为远程教育的手段和媒体。

与此同时,相对独立的远程教育主体(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在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相继成立了广播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

建立于1960年2月的北京电视大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开创历史的城市电视大学。

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任校长。

至此,我国开始了远程教育的第二阶段即广播电视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远程教育是指在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基础上,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微波)、录音录像、电话电传和计算机以及电信传播等媒体开展的远程教育。

可以说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是第二阶段远程教育的技术代表和特征之一。

从1960~1966年,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电视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北京电视大学一家就培养毕业生8000多名,另有50000人次单科结业。

不幸的是,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无论是函授教育还是电视大学都被迫中断。

直至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中断的高等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才得以重建和繁荣。

1978年,经过10年“文革”浩劫的中国,文化经济接近崩溃,中国处于百业待兴的局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社会又急需大量的人才,光靠需要高投入的普通高等院校来培养是不可能的。

此时,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彩色电视网已经建成,举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利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加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提议引起了充分的重视。

1978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制订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

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是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端,形成了从中央到省、直辖市、地市级、县级的分级办学、管理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络系统。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85年,共有注册全科专科生67.4万名,分别相当于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其他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0%和64%。

与此同时,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发展也被提上日程。

1980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对加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同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在组织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

实践证明,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而且效益高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所有单位和部门都应该充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

要在中国充分发挥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作用。

”上述“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政策、任务、办学形式、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经费、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为中国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1980年,重建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只有69所,注册学生总数162134名。

自那以后,中国的高等函授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到1986年,提供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37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5%。

开设高等函授教育专业286个,占普通高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总数的35%。

其中:工科类147个,农林类38个,财经类28个,师范类27个,文艺类18个,理科类16个,其他专业12个。

1986年共有注册学生414685名,其中本科生139000名,专科生276000名。

1986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函授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30年来的工作经验。

199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

这是中国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为高等函授教育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高等函授教育。

“条例”还提出了各级各类函授教育计划的制订、函授教师队伍、课程材料和辅导站三项基本建设的指导方针。

1988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向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条例》,并规定其适用于高等函授教育。

1997~1998学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学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

另有4所独立函授学院。

1996~1997学年的注册学生数是896300名,招收新生286400名,毕业生2123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后,进入了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开展以双向交互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开放性和现代化建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办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政府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远程教育网络,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我国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及我国产业界和全社会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