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管理人
员观念滞后、培训力度不够、绩效考核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培训机制以及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管理手段更具多样性。

高校教师文化层次高,在追

物质需要时,也十分注重个性发展和精神需求。

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仅要充分利用制度规范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关怀和工作环境改善等,以真情感人、用诚信留人,在管理手段上更显多样性。

2.管理过程具有对抗性。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始

是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规范、考核等手段促进教师队伍有序化;另一方面,在倡导学术自由精神指引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享有较大自由。

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学术自由与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的现象。

3.工作时间具有灵活性。

由于教学和科研在时间安排

具有灵活性,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不需要实行类似机关、企业的固定时间工作制。

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科研在时间、地点安排上更加灵活。

只要教师保
质保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在工作时间上可自己安排,实行自我管理。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近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念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思路中转变过来,仍带有较强的管人观念,没有把对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上升到高校发展战略考虑,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比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片面强调高层次人才引进,忽视现有师资培训;在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片面强调资金投入,忽视对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

2.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不够。

加大培训力度是提高教师

质,改善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近年高校不断扩招,为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高校突击招聘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生。

新任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很多人是离开课堂就上讲台,教学技能分欠缺。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培训投入不足,岗前培训往往走过场,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3.绩效考核存在缺陷。

目前,论资排辈仍是高校绩效

核中的顽疾,不利于资历浅、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成长。

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片面,除教学课时、论文数量等硬指标外,对教师个人品格、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和工作态度等软指标涉及不多,不利于对其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绩效考核的
权重分布上也存在不足,科研水平在职称评比中比重过大,
易让教师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加强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针对教师、

学工作的特点,将一批懂教学、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安排到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提高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采取参观访问、交流、座谈
会等形式,拓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视野,切实将传统
的“管人”思路转变到科学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上来,树立起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发挥教师在办学治校
中的主体作用。

2.完善高校引才机制。

招聘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发的中心内容,是学校在竞争中拥有人才优势的第一要素。

要加大公开招聘力度,根据岗位空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
职位条件,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和多方面考察,公开、公平、
公正选拔人才。

要建立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按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不求虚名,但求实效”的原则,在不转移人事
关系的情况下,为海内外领军人才、专业帅才在高校教学、
科研提供住房、子女上学、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

3.健全高校教师培训机制。

不断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

投入,形成培训长效机制。

根据教师队伍的特点,分类做好
培训工作。

对于没有从教经历的新聘用教师,加大岗位培训
力度,让他们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学
技能和技巧。

对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可以通过高层研讨会、研修班或做访问学者等方式,让他们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4.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高校的岗位聘

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尽可能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工作态度、责任心、个人品格等做全面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的重要依据,直接与收入挂钩,体现“可上可下、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工作积极性。

对高校教师的提拔、评级、考核、奖励等,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发挥民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