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师考试案例分析经典题

物流师考试案例分析经典题

2013年物流师考试物流案例分析经典题案例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为其配送中心购买了一套自动分拣设备。

但是购买后发现由于规模、技术等原因不能有效使用,出现了手工分拣成本低于自动分拣成本的情况。

因此,该设备被闲置起来。

请用配送中心设备选择的相关要点对该案例予以分析。

案例一答案要点:答:(要点)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设备选择时盲目追求先进性;(2)没有充分了解自动分拣设备的基本使用要求,即规模性,当时该类企业的日销售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配送中心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1)先进性:不买落后设备;(2)经济性:尽量在符合条件下,购买价格便宜的;(3)合理性:设备作业能力与物流需求相适应。

最后依据系统性原则,要做到先进性与经济性、合理性相结合。

落实到设备选择的具体要点有:(1)设备的使用方法;(2)设备的形状、尺寸和重量;(3)设备的作业能力;(4)物流量的平衡。

案例二:有一销售企业,主要对自己的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配送方法为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立即组织装车送货,结果经常造成送货车辆空载率过高,同时往往出现所有车都派出去而其他用户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

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

请问:1.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买车来解决送货效率低的问题吗为什么2.请用配送的含义分析该案例,并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二答案要点:答:1.不会。

因为本来空载率就过高了,再买车为应急会使其更高;是送货方式不对,不是车太少了。

2.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以合理的方式,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送货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送货,要求先配货再送货。

具体做法为:(1)制定配送时间表,确定配送时段;(2)要求各个门店和大客户的销售代表在各时段前半个小时将所需商品报到配送中心;(3)配送中心根据所报内容配货,并确定配送路线和配车计划,保证低空载和一次配送多个客户。

案例三:美国机械公司是一家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

为了保证供货,该公司在美国本土建立了500多个仓库。

但是仓库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每年大约有2000万美元。

所以该公司聘请一调查公司做了一项细致调查报告,结果为:以目前情况,如果减少202个仓库,则会使总仓库管理成本下降200万~300万美元,但是由于可能会造成供货紧张,销售收入会下降18%。

请问:1.如果你是企业总裁,你是否会依据调查公司的结果减少仓库为什么2.如果不这样做,你又如何决策案例三答案要点:答:1.不会。

因为:(1)减少202个仓库只能节省200万~300万美元,却造成了18%销售收入的下降,得不偿失。

(2)即使能节省大量费用通过减少仓库丧失销售收入也不是上策,因为这等于顾客的丧失,在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惟一的生存发展途径便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2.首先,通过调查,依据目标市场细分的原理将全国市场细分为10~15个左右的大型区域,目的是在每个大型区域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其次,通过配送中心选址方法选择每个区域配送中心的合适的地理位置;第三,在每个区域内,选择5个左右的集中销售城市,建成城市配送中心;最后,从基本作业、实用物流技术、物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四个方面人手,正意义上发挥配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仓库大量减少,费用下降的目的,同时通过现代配送中心的作业提高顾客满意度,一举两得。

案例四: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型商贸城市之一,在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里,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交错布局,比较适合开展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

郑州市的仓储企业除了各个产业部门的仓库外,聚集了中央、省级的仓储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这些仓库目前基本都在从事异产业的仓储服务,但是还不能提供配送服务,更不能提供异产业问的共同配送服务。

请问:1.你认为同产业和异产业共同配送有哪些优缺点2.如果让你来组织和运作一个共同配送的项目,你将分几步开展这项工作案例四答案要点:答:1.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学特性相似,容易组织混载配送。

缺点在于容易造成商业信息的泄露。

不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不存在商业信息的泄露的问题。

缺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学特性不同,不容易组织混载配送,另外配送成本核算也较难。

2.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调查:①异产业的数量、商品品种数量和运输配送情况;②70个仓库的具体位置及商品品种、数量、配送量。

(2)依据调查确定可以作为共同配送中心的仓库位置。

(3)协调异产业间可以参加共同配送企业间的利益关系。

(4)组织人员、车辆、设备、技术等。

(5)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争取获得政策支持。

案例五:日本大和运输公司于1976年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运输服务。

这种运输服务和传统的运输服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既完成了城市范围内的短距离运输,又实现了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

同时,它所运输的商品都是原来由邮局或铁路承担的与商流活动关系不大的小件物品。

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性,使得这种运输方式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问:1.这种运输方式的名称是什么如何解释2.这种运输方式有哪些特点3.简述这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模式答:1.名称是宅急便运输;宅急便运输是家庭到家庭、企业到企业以及企业到家庭的小件物品的道路快运服务。

2.(1)快速化:翌日送达;(2)便利化:通过电话委托取货或送到就近代办点;(3)简洁化:运费按件计算,托运不需复杂包装;(4)网络化:代办点遍布城市,24小时服务,实现了规模效益。

3.它实现了运输与配送的有机结合;具体作业流程上是小货车取货——中转站集货——干线运输——中转站配送。

案例六:1999年10月,江西省新华书店、省外文书店和南昌市新华书店3家合并,组建了江西省新华书店联合有限公司。

如今江西省店已经与全省11个中心门店和部分县店建立了跨地区的直营连锁经营关系,与40余家符合条件的书店建立了加盟连锁关系,还有行业外的加盟店3个,初步建立了江西省新华书店系统连锁经营体系。

实施连锁经营后,江西省店的连锁门店的进货权被取消。

由于信息不畅通,总店的业务部门无法了解连锁门店的实际需求与销售动态,对所配发的图书品种是否对路、数量是否恰当都不太了解,只能凭臆想办事,造成销售量下降。

此外,配送不快捷、退货不及时都严重制约着连锁店的销售,有的店面日流水金额甚至只有1000元左右。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假如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使该公司从此困境中摆脱出来(2)结合你采取的措施,谈谈该措施实行后将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答:(要点)(1)要彻底解决这几大瓶颈问题,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同一个系统中有效集成。

(2)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将更加通畅;各连锁店的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总部与连锁门店销售猛涨;库存下降,资金周转加速;退货率、差错率大大降低,几乎可忽略不计;省去出差时间和成本,加强了精确度.案例七: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以汽车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

近年来,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用户需求特点,该企业努力实现了柔性化生产。

同时,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了最小库存只需2小时的库存就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请用准时化作业的相关内容分析该案例。

请问:1.分拣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通常有哪些做法可以提高分拣效率答:1.正是实现了准时化作业,该公司才能保证在2小时库存情况下,维持正常生产。

所谓准时化作业是指在准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地计划,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2.准时化作业的基础:(1)现代物流管理先进理念——供应链管理,实现观念上的信息共享。

(2)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订货、自动补货、POS 系统等实现技术上的信息共享。

(3)需求拉动式的企业生产模式。

3.准时化作业的内容①及时供应;②及时送货;③及时信息传递:要求供应链上各环节信息共享、完全信息共享、必要信息的及时沟通。

4.实现准时化作业的方法:当该企业的原材料不足时,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自动订货系统,将信息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依据订单要求,直接将所需原材料供应给生产性企业的各个生产工序,基本实现了企业原材料仓库的零库存的目标。

5.总之,通过准时化作业实现了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和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实现了有效库存控制,加快了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八:有一由原始仓库改建的配送中心,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以仓储为主,因此配送中心的其他作业效率都不高。

尤其是分拣作业,效率非常低,往往出现找不着货、分拣商品出错等情况。

请问:1.分拣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通常有哪些做法可以提高分拣效率答:1.分拣优化的基本思路在于尽可能地减少作业时间。

具体而言应尽量减少以下四项时间:(1)订单或送货单经过信息处理,形成拣货指示的时间;(2)行走或搬运货物的时间;(3)准确找到货物的储位并确认所拣货物及数量的时间;(4)拣取完毕,将货物分类集中的时间。

2.实现分拣优化的方法有:(1)分拣配货单上输人储位编号;(2)台架上保管的商品采用单一分拣;(3)用重力式货价提高分拣效率;(4)采用数字化分拣(自动分拣);(5)重视分拣信息的利用。

案例九:我国运输长期以来缺乏面向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协调管理,按照运输方式进行分部门管理。

水运和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理,民航由民航总局管理,铁路由铁道部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有其优点,但同时也产生了多头管理和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

导致各个运输部门都有本系统详细的近期和长远发展战略,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却较差。

与此同时,运输需求的明显增长、用户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的运输要求以及门到门的运输要求使得联合运输的需求大增。

请问:1.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的现状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2.如何解决答:(要点)1.可产生如下不利结果:(1)运输衔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较差,使得运输的及时性、迅速性受到制约。

(2)由于铁路、公路没能实现场站的有效衔接,必然会增加中转过程中的装卸、搬运量和次数,从而使得:①装卸、搬运成本大增;②装卸、搬运效率低,时间长;③运输商品货损货差率大,影响安全性和准确性。

(3)对于托运人而言,不得不自己办理相关中转业务,由于不是专业人员。

因此在迅速、及时、经济、安全等方面效果较差。

2.具体解决办法:(1)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提出促进联合运输的相关政策或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