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项目方案申报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项目方案申报书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赛项名称: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专业大类:制造大类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王建民专家组组长手机: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吕冬明联系手机:邮箱号码: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邮政编码:100823申报日期: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中国制造2025)(二)压题彩照(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先进制造业(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现行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分类,专业代码及全称:自动化类 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580202 电气自动化技术580203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580206 工业网络技术580207 检测技术及应用580212 电气工程技术580217 智能控制技术580218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类 580301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580303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580312 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制造类 58010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80103 数控技术机械类 5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赛项申报专家组三、赛项目的本赛项考核参赛选手对智能工厂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即MES (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能力。

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赛项旨在通过竞赛引领全国职业院校自动化类、机电类、机械制造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引导职业学校关注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培养符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要求,企业急需的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本赛项重点考核参赛选手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2.虚拟物料智能存储、机器人搬运、数控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3.柔性装配工作岛硬件调整4.装配机器人设置与调试5.柔性装配工作岛调试与运行四、赛项设计原则(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赛前公布竞赛平台、操作工艺规范及配分。

竞赛过程全程录像,开放参观及转播,项目成果演示由选手自己完成,由专家裁判团队按国家相关的过程验收规范和标准拟定评分细则完成成绩评定;比赛内容、比赛过程及比赛结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赛项关联职业岗位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点多;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其中“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实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的应用。

本赛项通过考核参赛选手对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综合应用能力,展现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适应国家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岗位需求,赛项设备及赛项内容的设计都具有一定先进性,符合先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了智能工厂、柔性制造等相关内容的课程。

(三)竞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赛项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涉及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电子看板实时显示、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化调整、生产模具夹具更换、生产节拍的调整、RFID检测、装配机器人控制、加工装配质量控制、生产运行管理等职业岗位日常工作任务。

竞赛贴近实际应用。

竞赛环境与实际应用场景基本相同,使得比赛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真实,为学生迅速投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竞赛平台成熟。

目前制造企业中在转型升级中MES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赛项竞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接近于真实工厂的实训系统;竞赛平台涵盖订单获取、产品设计、生产及装配阶段,通过MES系统将设备和各个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以典型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进行训练及比赛。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一)赛项首次设立,符合产业发展对智能制造技能人才的需求,体现了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技能和先进生产工艺的融合。

(二)赛项以MES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系统为核心,有效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和3D虚拟控制技术为一体,设备总价较低,在完成智能工厂制造项目的教学前提下,大量节约了学校对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设备的经费投入。

(三)赛项通过考核参赛选手对MES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能力,再现制造企业订单获取、产品设计、生产及装配等各个阶段智能化生产制造管理,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

(四)核心系统采用多种品牌,有利于学校和当地产业对接,实现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五)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策划和组织。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赛项以MES系统为核心,有效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3D虚拟控制技术为一体,完成MES系统的生产需求、任务下达、生产派单、工序过程、品质检验、成品输出等环节。

通过系统权限管理进行设置,通过授权的用户也可通过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下达订单,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设备和各个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体现“云制造”的理念。

通过竞赛考核学生在完成MES系统整个过程中的MES软件的操作、柔性制造系统的优化调整、生产模具夹具更换、生产节拍的调整、RFID检测、装配机器人控制、加工装配质量控制、电子看板实时显示、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并将过程数据实时上传到各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与展示,实现智能工厂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的数字化管控功能。

The competition focuses on MES system, integrates with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mechanical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3D virtual control technology to complete MES system’s manufacture requirement, mission assignment, production order sending, process, quality restriction, finished product output, etc. Set through system authority management, authorized user can release order through smartphone or tablet PC, and equipments can b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internet.It examines students’ abilities including: MES software operatio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producing mold and clamp exchange, production takt adjustment, RFID detection, assembly robot control, machining and assembly quality control, Kanban system real-time displa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cess data can be uploaded to information system to realize digital management.七、竞赛方式(一)竞赛项目采用团体赛比赛形式,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龄不限。

各地区原则上不超过2支参赛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发达地区、院校数量较多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参赛1支参赛队)。

(二)参赛选手须为高等学校全日制2016年度在籍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高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 周岁(当年),即参赛当年7 月1 日前不满26 周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报名参加比赛。

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 支;团体赛每队不超过2 名指导教师。

(四)竞赛时间连续4小时,比赛总成绩满分100分。

竞赛项目采取任务书形式下达竞赛要求。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九、竞赛试题赛项采取提前公开竞赛内容的方式进行比赛,赛前1个月在大赛指定网站上公布样题,题型、结构、技能点等内容与正式赛题相类似。

故障设置、电路设计功能改进部分的具体内容属非公开部分,由正式赛题规定。

备有10套以上竞赛用试题,竞赛试卷由赛项监督组组长赛前随机抽取。

样题在赛项立项答辩前提供。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按照智能工厂员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制造业、职业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评分,全面评价参赛选手职业能力的要求,本着“科学严谨、公正公平、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二)评分方法1.竞赛项目满分为100分。

其中上位机MES软件操作与系统运行30分,虚拟物料智能存储、机器人搬运、数控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15分,柔性装配工作岛硬件调整15分,装配机器人设置与调试15分,柔性装配工作岛调试与运行15分,职业素养10分。

2.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出现电路短路故障扣5-10分。

3.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扣10-20分,情况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4.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污染赛场环境等不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视情节扣5-10分。

5.在竞赛时段,参赛选手有不服从裁判及监考、扰乱赛场秩序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取消参赛队综合奖评奖资格。

有作弊行为的,取消参赛队综合奖评奖资格。

裁判宣布竞赛时间到,选手仍强行操作的,取消参赛队奖项评比资格。

6.按比赛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参赛队的名次。

竞赛成绩相同时,完成工作任务所用时间少的名次在前;竞赛成绩和完成工作任务用时均相同时,职业素养项的成绩高的名次在前。

(三)评分细则十一、奖项设置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一、二、三等奖。

以赛项实际参赛队(团体赛)总数为基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各赛项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团体赛)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