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课教案
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身体的基本姿态:
立姿的练习:
要求: 脚后跟、 小腿及臀部触及墙壁, 其余部分均不得触及。
要求: 嘴自然闭合, 上下牙咬合,眼睑自然张开,目光直视(即目光与面部垂直,从而使眼球保持在眼眶正中) , 面部表情平静。 挺胸、 收小腹, 腰部、 颈部挺直,臀部略突出, 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两臂自然下伸, 手略成弧形, 食指掌指关节接近伸直。 两腿并拢, 脚跟靠拢, 两脚的夹角约为 1 5—20 度, 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双脚略微分开或成“丁” 字步, 两脚均匀着地, 双肩自然下垂或双手体前交叉。
4、发挥少年儿童潜能,发掘艺体方面有潜质的苗子,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5、促进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二、本课特色
本课通过各种训练手段用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基本素质训练。形体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而且能显著地发展柔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及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塑造优美的形体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对于少年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又感情地进行活动,能够随着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以及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表演,寓教育于形体训练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集体主义、行为规范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形体训练活动中享受到美和欢乐。
1、开学的一个月之内,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差,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等内容顺利完成。
根据“入门早抓形”的原则及儿童的接受能力,以7、8岁开始训练较为适宜。通过上学期对一、二年级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程,使同学们在身体上、气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现在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订新的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
2、增强少年儿童道德、礼仪、规范、仪表美的意识。
3、增强少年儿童自信和勇敢精神,培养良好气质和健美体态,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
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要求: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服装整齐。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 头、 颈
2、 肩、 臂
3、 腿部能力
二、 地面组合
⊙ 上身练习<1>
准备位置: 两踝骨交叉, 平坐, 后背直立, 双手放在膝盖两边。
动作过程: 从腰开始身体向前屈, 还原。 再底头, 含胸,收紧腹肌。最后从脊椎底部开始直起, 后背拉平回到原位。
⊙ 腰和腹的练习<2>
准备位置: 仰卧, 右腿前伸, 左腿靠胸吸起,双手抱膝。抬头、脖子使肩离地。
动作过程: 上身在己抬起的位置保持住。 吸腿、 落腿四遍。然后还原,吸双膝靠胸, 停三拍。 左腿反复。
注意事项: 上身抬起时吸气, 还原时吐气。臀部的练习
四、课的构思
1、激发兴趣,活跃情趣:通过基训练习,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可先给学生上一堂欣赏课,利用自身的姿态给学生表演一番,向学生展示完美的姿态,激发学生美的概念。或选择一些与形体密切相关的课件、录像等在教学中运用。
2、自主体验,展示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感受动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师首先“插上理想的翅膀”,从教材讲授的动作、备课等内容上都闪烁着儿童的心灵、充满童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六、教学评价考核
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技术、基本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运动技术占60%,基本能力占20%,学习态度占20%。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在考核中,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生进步的情况。
二、评价方法上要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技术考核时,既要注意期末的考试,又应重视平时的阶段性随堂考核。技术考核中应侧重对基本技术和动作质量的评定。
二、站姿的控制练习:
1. 靠墙练习
此练习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上体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线上的良好习惯。
2. 分腿立
两腿在小八字立的基础上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肘微向前扣。此练习主要训练臀、 腹及上体的正确感觉, 夹臀与收腹协同紧张。
3. 单腿立
在正确的立姿的基础上, 一腿支撑, 另一腿屈膝上抬绷脚尖,贴与支撑腿,双手叉腰, 上体微微向侧转。
三、教师讲解示范, 逐个改正动作。
要求:在立正的基础上,双腿夹紧,收腹,挺胸立腰,立背紧臀,双肩后张下沉,下颌略回收,头向上顶,脚跟、 腿、 臀、肩胛骨和头紧靠墙。 调整:
形体课教案(二)
执教者:
课题 地面素质练习:上身练习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训练和学习,让她们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训练和学习,让她们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要求: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服装整齐。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 头、 颈
2、 肩、 臂
⊙ 胯和臀部的练习<2>
准备位置: 正面卧地, 下巴颏放在右手上, 并双腿直伸, 绷脚。
动作过程: 抬右腿, 向右旁拉开, 再回到中间, 落地还原位。
注意事项: 当向旁拉开后腿时,应保持腿的高度和直度,在动作过程中要收紧臀部。
小学形体课教案(五)
执教者:
课题 地面素质练习:腿的练习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训练和学习,让她们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小学舞蹈课堂
形体训练实施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有不匀称性、不对称性及不协调性,而为了纠正这些先天的缺陷,只有通过后天的形体训练来弥补。由于形体健美练习的多样性,决定它对身体影响的全面性。可以改变和调整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形体实验是为了改变和调整身体的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为目的。
小学形体课教案(一)
执教者:
课题 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
坐、 力、 行的标准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身体姿态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站立姿势。
3、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训练和学习,让她们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3、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通过儿童歌谣,使学生既能恢复身心又能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和自信心。通过镜子,让学生看到自身的姿态,让学生具有成功的体验,多给孩子鼓励与表扬。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
在形体课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形象化教学,除了详尽地讲解动作的规格要领外,还要认真地在学生面前表演一番,把每个动作最准确、最优美的形象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此外,还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要求: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服装整齐。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头、颈
2、肩、臂
3、腿部能力
二、地面组合
⊙ 腿的练习<1>
准备位置: 侧卧, 右胳膊肘支撑身体,左手在地上加强支撑。左腿旁吸腿,脚尖位于右腿上。
动作过程: 迅速而有节奏地把腿伸直、 弯曲。 十二次。 右腿反复。
5、 把杆站位
6、 把杆伸展
7、 韵律把杆
8、 把杆踢腿
9、 把杆下蹲
第三单元 形体芭蕾
10、 脚踝练习(1)
11、 脚踝练习(2)
12、 脚踝练习(3)
13、 下肢全方位练习(1)
14、下肢全方位练习(2)
第四单元 运动形体芭蕾
15、身体舒展练习(1)
16、身体舒展练习(2)
17、跳跃动作练习(1)
执教者:
课题 地面素质练习:腰和腹的练习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训练和学习,让她们在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重点难点 1、课堂常规
2、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要求: 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服装整齐。
教学过程
注意事项: 动作要流畅、 有节奏。 身体前弯时吐气, 直立时吸气。
⊙ 上身练习<2>
准备位置: 横叉, 绷脚, 后背直立, 双手在后背握住。
动作过程: 身体向右腿弯下, 胳膊同时抬起。 身体直起,胳膊同时落下。反复左边。
注意事项: 在曲体时, 尽量让臀部固定住。 收紧腹部,腿最大限度拉开。
形体课教案(三)
(3)手、手臂:手、手臂的线条优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的形状,它赋予整个手臂以生命。因此,对手需要仔细地加以训练,如拳的松握可克服手的紧张,使其有活力,而不矫柔造作。
在教学中要做到各个击破,即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做到解决一个姿态问题后再去解决另一个姿态问题,要在“击破”二字上下工夫。某一部分的基本姿态不合格或未经训练,就不要进行与它相关联的其他部分的训练,比如:学生对站立的概念不清、姿态很差的时候其他训练就不应进行。打基础时宁可慢一些也要保证质量,不然“欲速则不达”。如当初学某个难新动作时,由于不得要领,或精神过分集中于某一点上,或由于紧张等原因而顾不上姿态,尤其在快速动作过程中的姿态控制的不好,这是正常的,无须在此时强调姿态。可是,一旦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念,初步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就应立即纠正姿态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