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件]中医传统治疗技术PPT
[课件]中医传统治疗技术PPT
刘完素:“主火派”、“寒凉派”
李杲:“脾胃学派” 张从正:“攻邪派”
朱丹溪:集大成者, “郁证”,“百பைடு நூலகம்多因痰作祟”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学派”
4.明清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2)《串雅》,清,赵学敏
(二)针灸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1.《灵枢》,九针 2.《难经》,提出荣卫补泻和四时针法 3.《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 4.孙思邈,阿是穴 5.王惟一,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一)鲜药泥剂 (二)鲜药汁剂 (三)药液剂 (四)药糊剂 (五)药膏剂 (六)膏药
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内、外、妇、儿、五官科 (二)禁忌症:
1.没有绝对的禁忌症 2.对药物过敏者应慎用
3.孕妇慎用
4.危、急、重症患者应慎用
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一)优点:稳定、快速、安全、廉价、广泛 (二)注意事项:
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药物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1.先秦、秦、汉时期
(1)《五十二病方》,记录了内服方、熏洗法、药摩法等多 种药物疗法
(2)《神农本草经》,汉,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记录药物365
种 (3)《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4)《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标志着中医 辨证论治的确立,六经辨证 (5)华佗,麻沸散
(三)推拿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1.《内经》,员针、鍉针 2.《伤寒杂病论》,按摩与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 论,强调其保健功能
3.《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刘涓子鬼遗方》
4.南朝,搓,捻,揉,缠等手法;又发展了拿法、捏脊法、 抄举法、掷背法。
5.清,正骨八法,“摸、按、端、提、推、拿、摩、接”
(四)局部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五)其他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2.晋、隋、唐时期
(1)《千金方》、《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
脏腑辨证 (2)《经效产宝》,唐,昝(zan)殷,最早的
妇科学专著
(3)《外台秘要》,唐,王焘
3.宋、金、元时期:中医理论体系产生了突破性进展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 (2)《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3)金元四大家:
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
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与渗透剂
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与制备 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
(一)中医理论原理
1.调和阴阳,改善脏腑功能
《素问· 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 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
(一)中医特色疗法最显著的特点:自然性
1、利用自然物质
2、朴素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第二个特点:多样性和实 用性
三、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
(一)首先,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推 拿学及相关临床知识 (二)其次,熟记基础知识,勤于实践
相关主要内容
第二章:药物贴敷疗法
2.祛除邪气,疏通经络
“邪气”特指外感之邪气,包括风、寒、 暑、湿、燥、火。 经络: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 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 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二)现代医学理论
1.整体作用
(1)透皮吸收作用 (2)水合作用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相结合的作用称为 溶剂化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 出热量。对于水溶液来说,这种作用称为水合作用,属 于化学变化。
(3)表面活性剂作用
(4)促进吸收的作用
2.局部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2)祛腐生肌作用
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和渗透剂
1.器具
(1)粉碎器:用以粉碎,研磨、碾压饮片 (2)粘贴剂:固定物
2.基质:酒、醋、凡士林、蒜、生姜等 3.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
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和制备
9.注意患者的药物反应
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1、感冒 2、咳嗽 3、胃痛 4、呕吐 5、泄泻 6、便秘 7、扭伤
1.治病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
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 3.合理选择调和剂
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
5.贴敷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应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 成皮肤溃疡,影响治疗
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疱
7.孕妇不宜在敏感部位贴敷 8.小儿贴敷要谨慎
中医传统治 疗技术
相关主要内容
绪论
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 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
四、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
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 中医特色疗法是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对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 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 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 门学科。 分类: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 拿疗法、局部疗法、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