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存储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 (4)1.传统存储技术的局限 (4)2.几种存储架构模式 (4)3.存储系统现状 (5)二、需求分析 (8)三、系统设计 (10)1.存储系统选型 (10)1.1.考虑因素 (10)1.2.产品选型 (10)2.架构设计 (12)3.核心存储系统 (13)3.1接口方面 (13)3.2本地保护软件包(Local protection Suite) (14)3.3VNX监控和报表软件包(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14)3.4多路径软件Powerpath (15)四、产品配置 (17)五、产品优势 (19)六、项目实施及技术培训 (26)1.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 (26)1.1.项目管理目标 (26)1.2.项目风险管理 (26)1.3.项目沟通管理 (26)1.4.项目变更管理 (28)1.5.项目进度管理 (29)1.6.项目组织管理 (30)1.7.项目组组织结构 (31)1.8.各阶段管理计划 (32)1.9.项目验收管理 (33)2.项目实施计划书 (34)2.1项目实施工作内容 (34)2.2详细的工作日程表 (34)2.3项目基本应急预案 (35)3.项目进度计划 (35)3.1供货及计划安排 (35)3.2货物的包装及标注 (36)3.3货物运输及交货 (37)3.4工程进度计划表 (37)3.5进度计划的保证措施包括 (39)一、项目背景公司(简称805所)于1984年成立,IT系统处于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代,IT管理员疲于应付迅猛增长的各种数字信息-电子邮件、多媒体应用软件以及其它业务系统,从而对存储系统更多存储容量、更高性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如何实现现在和将来系统可用资源的最大化使用?IT管理者们必须寻找一种智能的存储技术-即将硬件、软件、服务和支持相结合的整体策略,使您在应对不断增长的存储数据的同时,保持网络和应用程序的高性能,并实现高投资回报。
1.传统存储技术的局限多年以来,企业几乎完全依靠传统的直连和基于局域网的存储管理基础架构。
但是随着对支持这些模式的SCSI总线需要的增加,网络存储容量和总体的系统性能可能会降低。
传统存储技术面临的压力在于,IT管理员既要找到获得更多存储容量的更好方法,同时又不能牺牲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效率。
当今的存储要求包括:∙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平台、连接和存储架构的能力∙通用的数据访问∙无缝的可扩展性∙集中的管理,以提高性能和正常运行时间这就是基于联合存储区域管的概念开发全新存储管理方法的初衷所在:该战略着眼于以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方法的开发和实施,其目标是用相同数量的存储系统管理员管理十倍的存储规模。
该架构代表着存储效率的最高层次,但是采用现有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架构的企业如何逐步向全面联合的系统靠近?解决方案就是使用网络存储系统,包括SAN存储和NAS设备。
2.几种存储架构模式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架构∙存储架构的效率最低∙存储设备与一台服务器直连∙对需求增长的管理复杂而低效∙可用容量可能不在需要的服务器上∙业务连续性经常由于重新配置和扩展而中断以存储为中心的架构∙效率高∙存储设备与多台服务器直连∙管理工作以设备为中心,提供更高级的功能,确保共享存储资产的安全∙支持简单到复杂的不同级别的业务连续性∙架构启动成本高∙专有硬件和软件以SAN和IP网络为中心的架构∙最高效的存储架构∙多厂商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通过分布式网络连接∙管理重心从设备转向整个的存储环境∙共享数据,并可以对之进行安全的访问∙大大提高了存储管理效率∙可以管理和提供全球性的存储资源池∙智能化的自我管理、自我优化、自我修复存储环境3.存储系统现状805所数据中心是整个研究所信息化运行的核心。
机房的信息化设备包括Solaris小机、各系统所使用的PC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传输设备等:这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研究所业务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目前的存储系统,包括老旧的NetApp FAS2050存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存储大数据量的需要。
为保证公司各类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提供额外的大数据量存储,而原有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和容量负载都无法满足信息迅猛增长及对存储系统高性能高可用性的要求。
所以从IT管理人员角度来看企业面临以下几个方的需求:(1)保证业务系统连续性企业渴望业务系统具有真正7*24可用性。
作为805所最为关键的IT设备,存储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7*24小时在线,在设备部件出现故障时,能够在不影响业务系统连续性的情况下4小时内完成故障设备的更换。
(2)易于控制和管理当今企业信息处理环境愈加复杂,各信息技术厂商所提供不同工具和技术加大了技术人员学习起来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求通过集成化存储管理软件实现智能化监管工作,包括资源管理,网络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3)适应快速数据和信息增长805所正在面临着一个以内容信息发展为核心浪潮,信息量成倍增长速度过快是围绕企业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数字化信息存储模式逐渐被多数企业所接受,数字化信息复制和分发成本极低,便于搜索和延展,因而可以为数字化信息所有者带来更高价值。
(4)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企业希望从购买、使用,维护等几个方面去降低成本,这几个方面的指标反映了存储系统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客户业务运作和市场竞争。
正确选择存储系统将有助于用户新应用部署进度,提高服务等级,信息管理,保护,备份和共享都得到加强,为企业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二、需求分析为满足805所科研生产及办公对存储系统的需求,IT部门计划建设服务于全所的新的集中存储系统,用于替换目前已在使用的NetApp FAS2050存储系统,存储相关业务和办公数据。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本项目中我们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存储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性能。
针对于805所全所的各类应用系统,无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都要求具有很高的IOPS和吞吐性能,在存储空间上,配置性能较高的SAS磁盘用于高性能要求应用如PDM、TDM等,对于其他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存储需求,如个人目录等,则采用大容量的SATA 磁盘,在满足805所对存储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2、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必须同时进行存储。
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数据库数据,如财务系统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主要为文件,以大文件为主。
这类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为805所核心数据,为减少故障点,建议将所有重要数据集中存储与一台高性能存储系统中。
针对于非关键应用系统,使用单独一台存储系统提供数据访问,以降低对核心系统性能的影响。
3、存储平台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随着805所业务的发展,存储系统需要有足够的扩展能力,在支持的磁盘数量、存储容量、磁盘种类上必须满足未来扩展的需求。
4、在网络连接方面,核心存储系统需要连接两个网络,一个为提供块级存储访问的FC SAN网络,一个为提供文件访问和业务访问的以太网络。
为保证足够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核心业务系统如核心数据库等服务器通过SAN交换机与存储连接,提供核心业务系统块级数据访问能力;同时,存储系统、服务器通过千兆以太网络相连接,存储系统以此提供文件访问能力。
5、业务系统对于基础平台的性能会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存储系统、服务器、和网络系统都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满足科研生产对集中存储平台的需求。
6、响应时间要快:集中共享存储平台即使在大并发量的访问时仍能够保持极短的响应时间,这样才不会造成整体系统的响应延迟,从而导致影响整个业务系统运行。
设备故障时供应商需要极高的服务能力。
7、宕机时间要短:采用的存储系统系统、服务器等需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在冗余配置下数据级能保证5个9的可靠性。
存储系统具有迅速从计划内及特别严重的计划外宕机中恢复的能力,并且需要具备简单高效的本地逻辑恢复的能力,以应对系统管理员意外操作、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等造成的系统灾难。
8、在后期,存储系统通过其他的软硬件的配合,需具备高效的备份容灾能力,方便实现数据的同时备份、容灾:核心数据存储于一套存储系统中,可统一进行数据级备份及容灾,尤其集中存储平台会随着设备移动时,需要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三、系统设计建设航天805所集中存储平台是本次项目的核心目标。
其中集中存储系统需要统一存储系统,同时满足文件存储和块数据存储的需求,在本项目中最为核心的设备,其选型显得至关重要。
1.存储系统选型1.1.考虑因素在存储产品选型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存储应该集中:存储系统从物理和逻辑上做到尽可能集中,这样有利于集中备份、管理等维护操作,降低管理复杂度,节省管理上的投资;同时可以集中采用高质量的存储设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应用的要求决定了采用SAN、NAS结构,灵活地满足的应用需求。
❑采用国际主流存储系统,必须经过大量用户的实际检验,在中国大陆地区需要有大量的售后服务和研发人员。
❑响应时间要快:采用的存储系统应该即使在大并发量的访问时仍能够保持极短的响应时间,并且在读写海量文件有极高的性能表现,这样才不会造成整体系统的响应延迟,从而导致影响整个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工作的进行。
❑扩展要方便:在项目初期,配置切实符合业务系统要求的存储系统,在随后的应用中,存储系统要保持极高的可扩展性,可扩展至本期配置数倍的磁盘数量,保证整套系统在存储端不会出现性能瓶颈。
❑数据保护能力:针对与文件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产生需要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后续项目中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良好保护。
❑具有可靠的故障冗余和容灾机制:采用的存储系统需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以及迅速从计划内及特别严重的计划外宕机中恢复的能力。
并且存储系统需要具备简单高效的容灾能力,以应对系统管理员意外操作、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等造成的系统灾难。
1.2.产品选型综合以上需要,我们推荐使用EMC VNX系列存储系统提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在选择核心应用存储平台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来讲,以下特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存储系统的IO性能系统未来的可扩展性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的安全性存储系统对其他厂家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与标准系统的可维护性在存储系统平台的选型上应充分考虑系统应用的水平和数据处理数据量的大小,综合总体系统设计的方针,予以慎重选择。
基于以上的设计原则以及805所的应用现状,我们建议采用一台统一存储设备来构建805所数据集中存储平台:对于805所核心应用,因为核心应用对性能、可用性有极高的要求,其性能的优劣,质量的好坏,对全局的影响关系重大。
因此,我们建议采用EMC VNX系列的高端型号VNX5600,同时配置本地数据保护软件包来提供对于本地数据的的快照和克隆保护,作为统一存储,同时配置FC协议和网络文件共享协议(NAS),并提供基于IP网络的iSCSI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