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2013年稿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2013年稿


年度 2011-2012 2012-2013
平均
播种期 334.9 344.4 339.6
越冬期 334.0 334.0 334.0
返青期 302.7 309.7 306.2
麦收后 245.2 285.0 265.1
储水量增减 -89.8 -59.4 -74.6
玉米播种前2m土体储水量为265.1m3/亩,到玉米收获时达到339.6m3/亩, 2m土体储水量增加74.6m3/亩(见下表)。从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分析得出,夏 玉米生长季属于蓄水增墒期。
穗粒数 31.60 31.85 30.87 32.67 32.33 32.58 34.54 32.97 31.90
千粒重 42.43 40.89 41.90 43.63 42.43 41.38 41.15 41.82 40.44
亩产 622.94 574.39 522.17 615.80 570.67 533.83 641.15 577.40 536.70
碱解氮含量mg/kg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0-20cm 20-40cm 40-60cm 60-80cm 80-100cm 100-150cm 150-200cm
玉米玉玉小小大米米麦麦喇玉小收拔拔越叭米麦获节节冬口播播后期期期期前前
三、小麦春季管理的重点
(一)水分管理
“底足”即足墒下种,足墒越冬,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前控”即早春控水,推迟春一水,以水调肥,协调群个体结构, 防止倒伏。
“中促”即起身到孕穗,这是 小麦需水的高峰期,是奠定生物产 量基础,实现经济产量高产的关键 时期。因此,必须保证水费供应。
“后保”即保证扬花和灌浆水, 延长绿叶功能期,提高灌浆强度, 增加粒数和粒重。
A 分蘖分冬前分蘖和春后分蘖。 B 春分蘖(含越冬潜伏蘖)一般可
达7-10万/亩,在冬前分蘖少、 群体小的情况下,春分蘖可达20 万以上。
C 起身后期达到分蘖高峰期,拔节 后开始两极分化。
D 在冬前分蘖较少,群体不足的情 况下,春季长出的潜伏蘖仍可成 穗。
春后分蘖
冬前分蘖
3 春季是形成产量叶片的主要时期
C.茎杆 茎杆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 分,地下部分就是分蘖节,地上部分 伸长形成通常所说的茎杆,地上部分 伸长主要是从拔节期开始,到抽穗其 结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节间长短 和株高高低,进而影响倒伏和产量。
从上述可以看出,春季管理的好 坏直接影响根、茎、叶、穗,通常所 说的根深、杆壮、叶茂、穗大主要在 春季管理。
生 育 期
返青期
起身期
拔节期
挑旗期



伸长期


二棱期
小花原基形成期、 雌雄蕊原基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期
单棱期
护颖原基形成期
药隔期
至此,穗部各器官 分化完备,形成花粉粒, 再进入扬花授粉形成籽 粒阶段。
因此,春季是决定穗子大小、小穗数多少、 花粉粒多少,最终影响粒数的关键时期。
2 春季是第二次分蘖高峰期
土层(cm)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150 150-200
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含水量变化
(单位:%)
播种
20.5 18.0 17.2 16.7 16.5 17.8 19.4
越冬
21.7 19.7 17.2 17.5 16.5 17.0 17.4
返青
17.6 16.5 15.7 16.1 15.7 16.0 17.0
阶段降水量 (mm) 42.5 17.0 17.9 29.4 42.1 148.9
小麦生长期 缺水量(mm)
-7.0 -56.9 -74.2 -154.1 -58.9 -351.1
占全生育期需水量 比例(%) 9.9 14.8 18.4 36.7 20.2 100
B 小麦—玉米2m土体周年呈“V”字变化
4 春季是根、茎生长最旺盛时期
A.初生根 一般3-5条, 多的达7-8条, 初生根一 般在种子萌发开始长出, 到第一叶出土时数量确定, 在小麦拔节前起主导作用, 拔节后其功能逐渐减低, 但一直到抽穗期仍有功能 作用(大约占10%)。
初生根 次生根
B.次生根 伴随着分蘖长出的节根,一般每个分蘖节可 以长出1-3条;次生根从分蘖发生时开始长出,到拔节期 基本结束,从返青到拔节是次生根生长的高峰期,一般6- 10条。次生根在小麦拔节后开始其主导作用,是形成产量 的主要根系。
A 小麦一生需水与降水规律
小麦一生大约需水260-400方/亩左右,约为400-600㎜。从播种到越冬,各生育阶 段占全生育需水百分比见下表;其中,拔节到抽穗(扬花)是需水高峰期占总耗水36.7%, 抽穗期为需水临界期。
小麦生育期内(10月至翌年6月上旬)降雨强度小、降水量少,多年(15年)平均 仅为148.9mm,是小麦需水量的1/4左右,少的年份不足1/5,因此小麦需水大部分需要 人为补充(见下表)。
以此类推,到100cm以下基本趋于ຫໍສະໝຸດ 20-4069.2
48.7
54.0
72.4
68.1
63.6
55.3
稳定(见右表)
2011-
2012
碱解氮的纵向移动性较强,水
40-60 60-80 80-100
33.9 35.8 30.7
24.7 21.8 18.0
36.1 31.7 22.6
2m土体碱解氮含量周年变化图
b、碱解氮周年变化幅度因土
2m土体碱解氮相对含量垂直变化表 (单位:%)
层加深而减小。0-20cm土层碱解氮 年度
层次 (cm)
小麦 播前
小麦越 小麦拔
冬前
节期
玉米 播前
玉米拔 玉米大 玉米收 节期 喇叭口 获后
周年变化幅度最大,20-40㎝次之,
0-2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收获
13.4 12.1 12.1 13.6 14.0 14.4 16.3
含水量增减
(+ -) -7.1 -5.8 -5.1 -3.2 -2.5 -3.4 -3.1
含水量减 幅
(%) 34.8 32.5 29.8 19.0 15.4 19.0 15.8
小麦成熟期根系
全生育期只浇底墒水状况
E 浇水次数
收获
C 2m土体储水量变化
在全年小麦平均灌溉3水130-140m3,玉米平均灌溉1.5水70m3的情况下,小麦播
种前2m土体储水量为339.6m3/亩,到小麦收获时2m土体储水量为265.1m3/亩,减少
74.6m3/亩(见下表)。从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分析得出,土壤水在小麦季属于利用
消耗期。
小麦不同生育期2m土体储水量变化 (单位:m3)
分蘖节
地中茎
二、春季管理需要协调的主要矛盾
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各种矛盾交织的主要时期,促、 控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各种矛盾,达到理想的结果。主要 矛盾有:
1 群体和个体的矛盾 2 温度和水分、养分的矛盾 3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和地下的矛盾
1 群体和个体的矛盾
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是春季管理矛盾中的重中之重, 小麦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组成的, 其亩穗数与播种量、冬前群体有直接关系,但调控决定 最终亩成穗多少的关键在春季促、控措施。如果促的过 早、促的过大,容易造成大小蘖一起长、田间郁闭、群 体过大,倒伏威胁加大、个体质量较差,穗粒数、千粒 重不够理想,反而产量降低。但如果控的过大,中小蘖 死亡,群体不足,也要造成产量降低。需要明确的是, 我们区域从目前的生态条件、品种资源来看,适宜走主 茎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适当多穗的路子。
叶片一般分为两类
A.近根叶(基叶) 生长在分蘖节,分冬前 出生和春后出生。
B.茎生叶 出生在春 季,一般4-5片,是春 后特别是拔节后的功能 叶,是春后干物质形成 的主要功能叶。
茎生叶 近根叶
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干物质 的积累(最大叶面积系数5-6最好, 主要是旗叶、穗下节间、倒二叶、 绿穗的光合作用),是形成产量的 基础;上下叶片的大小直接影响株 型结构(纺锤形最好),进而影响 光合作用。因此,春季管理的好坏、 对叶面积和株型结构的影响,直接 导致最后产量的高低。
玉米不同生育期2m土体储水量变化 (单位:m3)
年度 2011-2012 2012-2013
平均
播种 245.2 285.0 265.1
小喇叭口期 316.0 346.4 331.2
大喇叭口期 327.2 379.1 353.2
收获 334.9 344.4 339.6
储水量增减 89.8 59.4 74.6
a、碱解氮周年循环呈“M”型变
化趋势(见右图)。从小麦播种至小 麦拔节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然后下 降至小麦收获;从玉米播种至玉米大喇 叭口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又上升,然后下 降至玉米收获,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拔 节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碱解氮含量最 低值出现在玉米播前,这与轮作季氮肥 施用和作物吸收呈显著相关性。
高产超高产麦田的产量结构要求
区域 冀南 冀中 冀北
分段 600公斤 550-600公斤 500-550公斤 600公斤 550-600公斤 500-550公斤 600公斤 550-600公斤 500-550公斤
亩穗数 54.76 52.13 47.83 52.63 49.90 46.50 56.12 49.43 48.96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秘书长 李月华
小麦春季管理是小麦一生管理 中的关键时期,春季管理是协调小 麦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光温与水肥、高产与倒伏等一 系列矛盾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产 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