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4.6地质灾害(板书)
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1.地震(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
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
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
(结合图4.25和有关资料作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