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西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西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
雅典学院 拉裴尔(意大利)
7
达芬奇(意大利)
• “眼睛叫做心 灵的窗子,它是知 解力用来最完美最 大量地欣赏自然的 无限的作品的主要复兴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9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名 称:最后的审判
时 期:1535-1541年 创作者:米开朗基罗·博 纳罗蒂 材 料:壁画 存藏处:梵蒂冈西斯廷教 堂
38
3、杰苏阿尔多(C.Gesualdo,1560-1613) 文艺复兴
• 欣赏: • 意大利牧歌《我离去,不再说话》 • 将半音体系引入牧歌,这并非装
模作样的仿古,而是对于歌词的深刻 动人的表现。
39
《我离去,不再说话》 文艺复兴
40
4、蒙特维尔第
(C.Montevirdi,1567-1643)
19
福 布 尔 东(Fauxbourdon) 文艺复兴
•
“福布尔东”一词意为“假低音”。演唱时在高声
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
往未写明。由于强调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协和音,
因而音响和谐、悦耳。
20
英国音乐
文艺复兴
3、最重要的作曲家: 约翰• 邓斯泰布尔 (1390---1453年),创作涉及经文歌、 弥撒曲等各种体裁,约有70首。
• 尼德兰乐派的三个时期:第一即勃艮第乐派, 第二、三常称为“佛兰德乐派”。分散分布,时 间跨度大,前后音乐风格变化很大。
• 第三代的约斯堪,把复调技巧和旋律熔于一 炉。
• 作品 (包括宗教作品)风格清新、具有感染人 的力量。
29
1、奥克冈(Johannes Ockeghem,
1430——1495)
主要成就在弥撒曲方面。 13首弥撒曲,一半采用了定 旋律弥撒曲的创作方法,选用的 定旋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定 旋律是乐曲的主要结构因素,每 个乐章都要至少完整地呈示一次。 奥克冈也有些弥撒曲没有引 用定旋律,较自由地进行创作, 常常使用“卡农”手法,包括复 杂的有量卡农 。
文艺复兴
30
若斯堪 2、
27
2、班舒瓦
班 舒 瓦 ( Gilles Binchois 1400-1460)最重要的尚松作曲 家,年轻时从军,后在几所 教堂供职。采用的都是高声 部为人声,下面两个声部是 器乐声部的形式,其中高声 部旋律简洁,优美典雅而富 有感染力。
文艺复兴
28
(二)佛兰德乐派与世俗性歌曲 文艺复兴
• 15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北部的作曲家,以 “尼 德兰乐派”著称于音乐史。
《 摩西 》 米开朗基罗
12
概 述(建筑)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圣彼得大教堂 米开朗其罗
13
概 述(建筑)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圣 彼 得 大教堂 米开朗其罗
14
概 述:
文艺复兴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潮流中,音乐也 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 音乐家们已不再把自己看作教会的仆人,而 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面向来世也面向现 世。
34
意大利牧歌(madrigal) 文艺复兴
• 1、意大利牧歌的萌芽: • 弗罗托拉(frottola),牧歌的前身。
•
15世纪末意大利北部流行的弗罗托拉是多声部世俗歌
曲,不但在宫廷里流行,在普通市民阶层也广为传唱。
•
一般为四个声部的主调风格织体(主旋律在高声部,
下面三个声部作和声基础),高声部通常由人声演唱,其
文艺复兴
按交替圣歌的要求将唱诗班分成高声部和低声 部各一对,多处采用声部模仿的手法和绘词法。
32
p24 3、拉索 佛兰德乐派的高峰 文艺复兴
•
拉索( Lassus 1532— 1594) ,继承成就,吸
收法、德的“歌谣”、意大利的“牧歌’,在
“经文歌”里大胆运用变音、半音,把桨声、鸟
声引入宗教作品; “歌谣通俗风趣,生动地描绘了
的《堂吉可德》既有传奇色彩,又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
小说 ;
• 维加的《羊泉村》戏剧作品,曾写过1800多个剧本, 存留下来的有400多个。
•
英国:莎士比亚(Shakespeare, William 1564-1616),喜
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歌颂了青春、友谊
和爱情,宣扬人文主义理想,洋溢着浓郁诗意和欢乐气氛。
•
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麦克白》、《李
尔王》、《雅典的泰门》等。揭示了现实中的尖锐矛盾,
反映了重大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思
想内容。
5
概 述(绘画)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15-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代表了文艺复兴的高峰。
日常生活情景。
• 合唱曲《回声》,是主调和声与复调手法、 自然界回声与人的生命力焕发的完美结合。
33
三、意大利牧歌
文艺复兴
•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 , 意大利、法国、 德国等国家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世俗化 的音乐体裁,涌现出许多代表性的作曲家, 逐渐改变了欧洲音乐以宗教体裁为主的单 调局面。
• 人文主义精神在世俗音乐中得到了更 充分的体现。
作品风格:多为三个声部,突出上声 部,节奏一致,有大量三和弦结构, 风格和谐、织体清晰、悦耳,句逗、 终止式分明。
21
P21
经文歌《你多么美妙 》 文艺复兴
没有常规的定旋律声部,按歌词意境勾划曲式的轮 廓,主调和声织体为主,三、六度的采用构成比上一世纪 更加和谐悦耳的音响,句逗清晰,终止式分明。
22
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他笔下的圣母像已经不是虔诚天主教徒所崇拜的圣母玛利亚, 而是城市市民阶级所欣赏的温良贤淑的母性,反映人道精神。
6
概 述(绘画)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经过对“几何、光学的探索,总结出光、影、色、明暗、透视、比例、
空间”等技巧,使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峰。
• 追求用音乐更好地表现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人的生活。
• 无论是宗教题材还是世俗题材的作品,都充 满了强烈的感情。
15
P20 问题一?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逐步打破 了中世纪法国音乐独霸欧洲的局面, 那么,有哪些国家或地区的音乐家 为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怎样的贡献?
16
一、文艺复兴早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
为西斯庭教堂所作的 祭坛画,场面恢宏,人 物众多,分为天上、人 间、地狱三个空间。画 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 充满着悲壮的效果。
文艺复兴
10
概 述(绘画)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西 斯 廷 圣 母》 拉 斐 尔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11
概 述(雕塑)文 艺 复 兴 三 杰
文艺复兴
《大 卫》
36
2、卢卡.马伦齐奥
(L.Marenzio,1553-1599)
文艺复兴
• 年幼时在教堂做唱诗班歌童,后来长期在一 些宫廷任职。偏爱以田园诗作为歌词进行谱曲, 以抒情的音乐笔调显示出独特的才能,有“牧歌 的舒伯特”之美称。
•
创作的牧歌包括四声部、五声部、六声部,
常突出对位织体中的上声部,自由地运用变化音,
它声部由器乐伴奏,歌词多是爱情和讽刺的内容,节奏生
动鲜明。
35
意大利牧歌(madrigal) 文艺复兴
牧歌为宴会、婚礼、节庆、戏剧演出或某种 娱乐而创作。
代表作曲家:马伦齐奥 、杰苏阿尔多、蒙特 威尔第等。
歌词多为名诗人所作,多是爱情诗,音乐注 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有较高的文学水准。
音乐语言带有描画性,有些作品具有戏剧性效 果,使用较多的半音化和声。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佛罗伦萨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作品虽以宗教 故事为题材,但作品中表现的是市民阶级的人本精神,新兴 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大卫》、《摩西》(雕 塑)、《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绘画)等。
拉斐尔(Raphael, 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
• 因勃艮第宫庭中音乐家的流动性很大, 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乐派”,音乐是 开放的“国际性”风格。
24
1、迪费(G. Dufay,1400-1474)
文艺复兴
唱诗班歌手,年轻时
在意大利各宫廷、勃艮第
迪
宫廷任职,后来成为康布
费
雷大教堂的神父。
25
迪费的手稿
文艺复兴
26
迪费的创作
文艺复兴
• a、尚松:(chanson,是14-16世纪以法文诗歌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 概称。)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突出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 般上声部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风格抒情、细腻、典雅。
• b、经文歌:大部分是等节奏经文歌,体裁更为丰富、复杂。一般采 用三个声部,有时是四个声部,以旋律流畅的高声部织体为主导。
听赏: 迪费 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
• c、弥撒曲:大多是定旋律弥撒曲,首次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的定
旋律,并在弥撒曲中采用了经文歌常用的四个声部的织体,首次把对 应声部置于定旋律声部之下。(四个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低对应声 部、定旋律声部、高对应声部、旋律声部)
以描绘性的音乐手法来表现词意,音乐抒情优美
而富有歌唱性。
•
听赏:马伦齐奥牧歌《我独自沉思》
37
3、杰苏阿尔多(C.Gesualdo,1560-1613) 文艺复兴
• 技艺高超的硫特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后来成 为维诺萨(意大利一地名)的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