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相关化妆品行业分析
一 市场结构
二 市场行为
三 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分析
国内正值生产 的化妆品企业达到 4000多家,生产的 品种近3万余种, 市场总额居亚洲第 二位。在全世界范 围之内而言中国已 成为化妆品生产大 国。
据对2814家化妆品企业统计, 国有企业为94家,占3.34%; “三资”企业452家,占16.09%; 集体企业为771家,占27.45%; 民营企业1496家,占53.25%。 这是中国化妆品发展史上的新变化。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
集体企业
1、市场占有率分布
2002年中国护肤类化妆品销量前十名市场占有率
大宝
小护士
15
玉兰油
10
凡士林
6
东洋之花
5
旁氏
5
夏士莲
4
丁家宜
4
可伶可俐 3
强生 2
25
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2002CCB中国品牌评价报告》
2、行业进入障碍
据专家分析,在未 来近20年中,中国化妆 品业至少有5000亿的市 场容量。这意味着,中 国化妆品的市场空间还 很广阔,还有巨大的市 场开发潜力。这种广阔 的市场空间也将导致中 国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屹 立并繁荣。未来,究竟 会出现什品 较少,与之相对比的脸部却 有雪花膏、冷霜、保湿霜、 平衡霜、日霜、晚霜等名目 繁多的这个霜那个膏,这显 然不合理。可以预见,随着 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 新,眼部用品必将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
其他功能性、 疗效性化妆品
颈部护理用品, 健美化妆品, 绿色化妆品, 治痤疮类, 防脱、生发类。
从近几年的婴幼儿 用品市场来看:整个市 场显得不冷不热,平平 淡淡,市场上有竞争力 的品牌寥若辰星,强生 一支独秀,无人与之争 锋,一些小品牌在无声 无息地培育这一市场也 是过得有滋有味。
②男性化妆品
据调查,城镇60% 的男性每天都在使用化 妆品,90%的女性认为 男性应该使用自己专业 的化妆品,但是市场上 目前真正的男士专业化 妆品只有古龙水、剃须 膏寥寥几款。而且相对 女性而言,男性对品牌 更忠诚,对价格敏感度 较低。从有关数据分析 来看,国内外男性化妆 品消费也正出现快速增 长的势头。
由学习曲线可知,随 着企业自我学习能力的增 强,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 均成本会随着累计产量的 增加而降低。
因此,尽管中国化妆 品的市场空间还很广阔, 但由于新进入者需经过学 习阶段,中小型化妆品企 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来 自市场的挤压,导致进入 化妆品行业的成功率越来 越低。
3、产品差异化
①儿童(婴儿)化妆品
③老年人化妆品
随着人口结构的高 龄化,“银色经济” 将带动老年人化妆品 市场逐渐升温。目前 这一领域还没有知名 品牌染指,而且真正 的专业老年人化妆品 也极少。一个女人用 了几十年化妆品,到 老却发现没有化妆品 可用。
④特殊功能性、疗效性
化妆品
美白、祛斑化妆品:
目前允许用于化妆 品止的祛斑药品都没有 特效,因为各种色斑成 因各不相同,雀斑更是 有遗传倾向,因此十分 难以治愈。虽然如此, 但是祛斑美白病逝作为 化妆品领域一个永恒的 主题依然是人们追逐的 取向。
化妆品行业分析
来源于网络小组成员 闵锦华、夏春芳、刘淑芳、 周君津、胡家铸、李国军、 王军、杜民、倪海磊、刘岸
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牌一览
前言
2004年1月23日,中国春节的长假刚 过,欧莱雅突然宣布成功收购羽西,而 在两个月前它刚刚收购了中国三大护肤 品牌之一的“小护士”。欧莱雅在短短 的数月间连续收购中国两大内资品牌, 手笔之大,为中国化妆品业界之最,从 而也彻底宣告中国化妆品业大整合时代 的来临。
3、投资策略分析
从20世纪80年 代至今,国际上一些著名 的化妆品厂商都看好中国 这个巨大的市场,纷纷来 华投资建立合资或独资化 妆品生产企业,截至目前 为止共计570多家,总 投资额达15亿美元。
目前,国际名牌化 妆品及其生产企业,如 美国的宝洁、庄臣、雅 芳、安利、强生、露华 浓、高露洁、雅诗兰黛 、吉利;英国的联合利 华;德国的汉高、威娜 、妮维雅;法国的欧莱 雅;日本的资生堂、高 丝、花王等基本上都已 在中国国土上投资建厂 ,推动和促进了国内化 妆品行业的发展。此外 ,通过香港等地代理转 口到中国大陆的国际品 牌也在大量增加。
2、广告行为分析
2004年10月全国化妆品平面媒体广告投放排行榜
调查显示,在高端化 妆品的竞争市场中,尽管 欧莱雅公司的兰蔻拿到 19.6%,依然占据头筹,但 是随后品牌的差距并不大 ,CD占14.8%、SK-II占 14.5%.资生堂占14.2%。中 高档化妆品已经一改往日 只上时尚杂志广告的做法 ,欧珀莱和SK-II在电视广 告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显然兰蔻仍停留在平面广 告中生存的头号地位也将 岌岌可危。
二、市场行为分析
1、产品定价与价格变化分析
2004年,化妆品将出 现价格转换的新动向,一些 “三资”公司,与其知名的 品牌,如果说2003年出台低 价位产品是在尝试的话, 2004年将作出比较大的动作 ,这就是推出“便宜的产品 ”。他们认为高价位产品区 域,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饱和 ,对中低价位的市场区域他 们的产品市场占有数量甚少 ,甚至是空白,因此,推出 低价位产品,从战略上取胜 市场的份额。
2004年洗发水、部分护肤霜等产品仍将是价格下调
的一年。从目前市场走势看,几家大品牌洗发水已经在 向下移动,洗发水打价格战是化妆品品种中在前几年里 最为突出的,护肤类、洁面乳和沐浴等产品价格也在下 调,消费者将得到实惠,企业效益如何有待研究,化妆 品的价格战实际是刚开始。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
书,进口化妆品关税将 在4~7年内逐步调减。到 2004年,唇用、眼用化 妆品及香粉降至14.2%, 自2005年起执行10%的最 终约束税率。而其他化 妆品在2004~2007年分别 降至19.2%、16%、12.8% 、9.7%,自2008年起执 行6.5%的最终约束税率 。“借着这一机遇,知名 化妆品纷纷降价。
直面中国的化妆品业,高 端市场已被以欧莱雅、雅诗兰 黛、资生堂为首的外资品牌所 占领,这样的市场状况,即意 味着高利润空间里已成为高端 品牌拥有者们的游戏;而被压 缩在二、三级市场的所有内资 品牌近5000家企业却只能在低 端市场里分抢一杯羹。低端市 场的低利润空间及恶化的市场 环境,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