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转化策略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由于多年来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造成城区学校班额过大。
班额过大,给任科教师的教学造成巨大的影响。
综观各学科,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明显增多,同时转化难度加大。
转化学困生成为我们教育者关注和迫切解决的课题。
通过培养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分层指导,教给方法,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
标签:学困生;困绕;兴趣;转化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由于多年来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造成城区学校班额过大。
班额过大,给任科教师的教学造成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学困生也相对的多。
近年来,学困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综观各学科,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明显增多,同时转化难度加大。
转化学困生成为我们教育者关注和迫切解决的课题。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使得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
使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下面,我想从几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1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外部困绕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造成学困生较多。
面对这种现状,我作了具体的调查和分析。
从学生自身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作了分析,也从教师自身的原因作了分析。
找清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就不难发现,学困生的外部困绕还蛮多的。
通过调查和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绕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来自家庭,目前社会离婚率较高,单亲家庭比例重。
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心理不健全,性格不健全为数不少。
还有的家庭,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长对教育方法不当,居住环境复杂等都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绕。
再次来自社会,现在媒体多,游戏机室多,副面的影响也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容易偏离学习。
教师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外部困绕,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排除所有的困绕,学生才得以解放。
学生才能在轻松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好好学习。
2.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我们说的学困生,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全面。
基本技能没有形成,同时不具备当前学习需要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导致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即使努力学习也学不好的困难学生。
学困生的困难解决了,才能得到有效的转化。
2.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的多”。
教师要对学困生和蔼可亲,多给学困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多用善意的眼神、微笑的表情、亲切的抚摸,温馨的拥抱等多种肢体语言,表达教师对孩子的信任与关怀。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
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是啊,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
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
2.2用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最好的朋友,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和巨大动力”。
有了学习兴趣,学困生就能自觉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2.2.1創设生活情境,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学教学中,善于利用课前五分钟。
在这几分钟里,创设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中显浅的数学知识作为铺垫,并且有意识的主学困生作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水到渠成,学习数学就有滋有味,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了,自然而然,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的形成了。
2.2.2合理利用直观教具教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教学中,需要解决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矛盾,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3把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指导和服务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困生的求知欲。
2.2.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城区大班额下数学教学出现了大面积的学困生,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育质量。
在素质教育,提出尊重学困生,重建自信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分层教育教学,要有恒心等转变措施。
进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得到发展,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3课堂上关注他们,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要逐步提高。
每节课我有意识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习题,他们一旦举手我就先叫,一旦做对,我就表扬鼓励。
即使做错了,我只是指出错误,绝不批评,更不指责、挖苦,也不允许其他同学讽刺,他们的作业一旦完成,我就当面批改,稍微有进步,我就在上面写“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并告诫他们贵在坚持。
他们的作业成绩或者练习写得好、整齐,我还特意在全班展览。
让优生学习,使他们有一种我比优生还能行的感觉,让优生有一种我还要再努力的目标。
课堂上,学困生对于稍有综合性的题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做起,思维混乱,我就先叫中等先做,做后师生共同讲评,再搞清数理的同时,让学困生上来重做,如果做对了,我就表扬鼓励“你真行,竟然能拿下这么难的题”之类的话语。
他们在水平测试时,态度端正,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成绩稍有进步,那怕是一个小进步,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并加以适当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中,我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在教学中,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基本上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4.优化外部氛围,发挥班级集体力量才是学困生转化的保障我也深刻地體会到要转变数学学困生,仅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功能,学生间的学习互助,能使其在相互切磋中交流信息,取长补短。
为此,我在班上成立了十多个“一帮一”学习互助组,实现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学困生的帮扶活动。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
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的一帮一活动。
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
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
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罗列在一个表格中,让小老师为其辅导,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使问题由多到少,逐个解决。
由于优生与学困生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额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严重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待“学困生”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还要有信心、恒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大班额的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重视转化策略与技巧。
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
教师还要常常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讲课的速度是否太快,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等等。
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学生间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因此,班级中存在数学学困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多多鼓励,培养信心,分层指导,教给方法,合作学习,家校合作,培养习惯,转化学困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