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复习课件

简单机械复习课件


A O
C
B
3.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 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B A.沿 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
O
L1
F1
L3
F2 F3
L2
以支点到力和作用线的连线为力臂的力最小
4.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平衡
F1 甲 F2 乙 F3 丙
连线 议一议
F F
F=G/4
F=G/5
练一练
F=100 N s=10 m F s= ? F=100 N s=?
F=? s=?
G=100 N h=10 m
G=? h=?
G=? h=10 m
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10 s 的时间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如何?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 50 10 受的拉力是____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N 0 (动滑轮自重不计)
(b)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 ( c ) (d) (a) 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F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F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1 2 3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F
实验2 2. 条件:物重一定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G/N h/m F/N s/m W有/J W总/J
3.质量是6 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图 装置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 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 2 N ,不计绳子的 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g取10 N/kg) (1)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___ 2 N (2)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___ 6 N (3)在10 s内拉力作用点移动___ 4 m
G
F
F F
L1=L2
L2
L1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F F = G
O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二、动滑轮
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1 向上 0.3 0.5
拉力 拉力移动 方向 距离S/m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物理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的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练一练]
1.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A.启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4.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 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
另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有多大?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 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 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1.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 ( 2 )如果在杠杆的 A 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 B 处要挂 2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 B 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 该 竖直向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跟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F=1 5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 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 (G+G F= 1 5
G
/
G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__ 100 N。(不计摩擦)
向上 0.6
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 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并指出拉力F与 物重G的关系。
F
O A
F O G
L1 = 2R L2 = R
F
G
G
杠杆的支点在O上
1 F (G 物 G 滑轮 ) 2 •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有
一、定滑轮
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G/N 动方向 距离h/m F/N 1 向上 0.3 1
拉力 方向 向下
拉力移动 距离S/m 0.3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一、定滑轮
L2
:
L1 = L2
L1
O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F = G
(a)
(b)
(c)
(d)
实 验
G/N h/m 2 0.1
W直/J 0.2
F/N s/m 1.2 0.2
W机/J 0.24
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 推论: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
概 念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 的)。 G/N h/m
2 0.1
W直/J
0.2
F/N s/m
1.2 0.2
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
目 的: 提升物体
有用功: 提升物体所
做的功Gh
额外功: 克 服 斜 面 摩 擦

总功 W总
所做的功fs 功: 人拉物体所做 的功Fs
有用功 = W =有用
额外功 + W +额外
练一练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 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 距离。L2
L1
O L2 F2
F1
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距离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 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 时才会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问题: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①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② 排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 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 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 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 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次 数 1 2 钩码重 /N 2 5 钩码上升高 度/cm 10 5 弹簧测力计 示数/N 0.8 1.5 弹簧测力计移 动距离/cm 40 20
1 F G物 2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讨 论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F F
结论:
1 F 轮n为奇数
练一练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分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
A
2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 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 ____ 3 个,其中动滑 轮有_____ 2 个。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 62.5% , 大于 第一次的机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 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W机/J
0.24
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
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 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一、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 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 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W有 W总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杠杆的长度
C、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距离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用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如图所示,O为支点,F1是手 对鱼竿的作用力,请画出:(1)鱼线对钓鱼竿拉力 F2的示意图;(2)F1的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F乙
G
F f
F
F乙 G
f
F
F

F
W有 F摩l F摩 = = W总 Fs n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