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工理论知识题一、选择题1、(A)、茎、叶是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A、根B、花C、果D种子2、水是植物体内一切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它主要是通过自由扩散作用经(B)表从土壤溶液中进入植物体内。
A、老根B、幼根C、根尖D、根冠3、(A)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贮藏和繁殖等功能。
A、根B、茎C、叶D花4、根、茎、叶是被子植物的(B)器官。
A、生殖B、营养C、繁殖D生长5、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称为(A),也称直根。
A、主根B、侧根C、不定根D定根6、当主根生长的一定长度时,就会在一定部位上侧向生出许多分枝,这些根称(B)。
A、主根B、侧根C、不定根D定根7、大多数(A)植物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A、双子叶B、单子叶C、被子D裸子8有些植物的根,垂直方向的生长优势,分布较深,深度可达(B),甚至10m 以上,叫深根系。
A、2-4mB、3-5mC、4-6mD、1-3m9、由于根的生长状态受(C)影响,因而深根系与浅根系是相对的。
A、土壤条件B、人为因素C、外界条件D气象条件10、有些植物的根,水平方向的生长优势,主要分布在(B)土壤中,扩展较广,浅根系。
A、表皮B、上层C、中层D下层11、植物幼苗期内表层灌溉,苗木的移植、压条和扦插,易形成(A)。
A、浅根系B、深根系C、主根系D侧根系12、一般来讲,地下水位较低,通气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区,根系发达,分布(A)。
A、较深B、较浅C、较多D较少13、种子繁殖、深根施肥,易形成(B)。
A、浅根系B、深根系C、主根系D侧根系14、肉质直根主要是由(A)的膨大发育而成。
A、主根B、侧根C、须根D、不定根15、块根是由(B)或不定根膨大发育而成。
A、主根B、侧根C、须根D定根16、生长在地面以上空气中的根称为(C)。
A、侧根B、须根C、气生根D寄生根17、气生根按(B)分为支柱根、攀缘根、呼吸根。
A着生位置B、生理功能C、内部结构D活动能力18、茎的主要功能是输导和(B)作用。
A、保护B、支持C、机械D吸收19、茎的(C)是通过茎中维管组织来完成的。
A、保护作用B、支持作用C、输导作用D机械作用20、植物茎的形状都是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所担负的(D)功能相适应。
A、输导B、支持C、贮藏D生理21、植物茎的(C)都是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所担负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A、大小B、结构C、形状D组成22、植物学上常把着生叶和芽的茎叫枝或(D)。
A、长枝B、卷须C、短枝D枝条23、(A)是叶脱落后留在茎上的痕迹。
A、叶痕B、芽鳞痕C、束痕D 叶迹24、芽鳞痕是(B)萌发后,外围的鳞片脱落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A、腋芽B、顶芽C、花芽D叶芽25、皮孔是(D)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A、芽B、叶C、茎D枝条26、(B)生长位置不固定,可生在根、叶或茎的节间上。
A、定芽B、不定芽C顶芽D侧芽27、一个含有枝芽和花序的组成部分,可同时发育成枝和花的芽,称为(C)A、枝芽B、花芽C、混合芽D不定芽28、温带多年生木本植物的顶芽一般是活动芽,大部分在生长季节不活动的侧芽是(B)。
A、活动芽B、休眠芽C、混合芽D花芽29、芽的类型按(B)分为定芽和不定芽。
A、形成器官的性质B、着生位置C、芽鳞的位置D生理活动状况30、芽的类型按(C)分为鳞芽和裸芽A、形成器官的性质B、着生位置C芽鳞的位置D生理活动状况31、芽的类型按(D)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
A、形成器官的性质B、着生位置C芽鳞的位置D生理活动状况32、芽的类型(A)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A、形成器官的性质B、着生位置C芽鳞的位置D生理活动状况33、变态地下茎主要有(D)类型。
A、1 种B、2 种C、3 种D、4 种34、(C)是匍匐茎。
A、一串红B、万寿菊C、草莓D苹果35、(B)植物是肉质茎。
A、十字花科B、仙人掌科C、百合科D、茄科36、莲(藕)是(B)。
A、鳞茎B、根状茎C 块茎D 球茎37、(C)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A、根B、茎C叶D、枝38、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是通过叶表面的(B)以气态的方式而散失的。
A、皮毛B、气孔C、腺毛D蜡质39、有些植物在叶片边缘的叶脉处可以产生不定根个不定芽,可以(A)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
A、叶B、枝C、根D茎40、叶柄是紧接(A)基部的柄状部分,其下端与枝相连接。
A、叶片B、叶脉C、叶肉D茎41、落叶树树叶的生长寿命是(A)生长季,在冬季来临之前全部脱落。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42、(A)叶寿命只有一个生长季,属于落叶树。
A、杨树B、侧柏C、冷杉D黑松43、有些植物缺少叶柄或托叶,称为不完全叶,例如(D)。
A、棉花B、桃C、梨D 丁香44、叶起源于茎端生长锥周围的(B)。
A、叶痕B、叶原基C腋芽原基D枝原基45、木本植物可分为(A)和常绿树两种类型。
A、落叶树B、多年生树C 一年生树D 二年生树46、常绿树树叶的寿命的长短依植物种类(B)而有差异。
A、相同B、不同C、类型D 多少47、叶卷须与茎卷须的区别在于叶卷须与枝条之间的(C)内有芽,而茎卷须的腋内无芽。
A、表皮B、皮孔C、腋D茎48、洋槐叶柄基部有一双坚硬的刺,称为(C)。
A、叶刺B、茎刺C、托叶刺D枝刺49、有些植物叶的一部分或全部变成刺,如(C)。
A、黄杨B、女贞C、小檗D、水蜡50、叶刺与茎刺的区别在于茎刺发生于叶腋,而叶刺发生在(D)部位。
A、茎B、枝条C叶腋D叶子51、根状茎、鳞茎、块茎、球茎都是(B)的变态。
A、地上茎B、地下茎C、根D 茎52、蔷薇茎上也有刺,它是由(A)突起形成的,称为皮刺。
A、表皮B、腋芽C、叶D茎53、我国拥有(B)平方千米的土地。
A、690 万B、960 万C、609 万D、906 万54、土壤质地不同,颜色不同,我国土壤由(D)颜色的土壤组成的。
A 2种B、3种C、4种D多种55、土壤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A)等生活条件。
A、水、肥、气、热B、肥、气、水、酶C光、肥、气、热D水、肥、气、酸56、营养物质在大循环中(A)被固结在新的岩石中。
A、大部分B、少部分C、全部D没有57、土壤物质不仅是土壤的骨架,还是植物(B)营养的源泉。
A、有机B、矿质C、固体D液体58、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土壤(B)不断提高的过程。
A、容积B、肥力C、营养D矿物质59、(B)是矿物质风化的结果。
A、土壤B、母质C、岩石D微生物60、母质是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基础,植物营养元素的(B).A、根本B、来源C、循环D分解61、强大的植物群落,吸收并集中养分,加速了营养物质的(A)。
A、循环B、合成C、分解D吸收62、根群强大的压力,能穿透土壤,改善土壤的(C)性能,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A、化学B、周期C、物理D生物63、土壤中的(D),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盐类,供给植物吸收。
A、有机质B、腐殖质C、营养物质D微生物64、土壤组成中的(A)物质包括颗粒状的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A、固体B、气体C、液体D营养65、矿物质颗粒组成土壤的基本(B),腐解的有机质吸附在矿物质颗粒上并与之形成复合体。
A、结构B、骨架C、物质D形态66、土壤中的孔隙部分由土壤水分、液体和土壤(D)组成。
A、矿物质B、有机质C、微生物D空气67、(B)中的沙粒、粘粒的比例为(20-30 ):(80-70 )。
A、沙壤土B、轻壤土C、中壤土D重壤土68、(C)的沙粘比例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好,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分解快。
A、沙质土B、粘质土C、壤质土D 重壤土69、(B)通透性良好,土壤孔隙中经常充满空气。
A、壤土B、沙质土C粘质土D腐殖土70、(C)中含矿物质养分丰富,特别是钾、钙、镁等阳离子含量多。
A、壤土B、沙质土C粘质土D腐殖土7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内存在的可能被植物转化利用的物质与(A)。
A、能量B、质地C、成分D能力72、(A)保肥能力强,肥劲长,土温昼夜温差小。
A、粘质土B、沙质土C、壤质土D 腐叶土73、土壤(B)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A、结构B、质地C、容重D、密度74、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中最多的是(A)死亡后的残留体。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75、土壤中(A)的含量多少,可说明土壤养分储备水平,也是评价土壤肥瘦的重要标志之一。
A、有机质B、腐殖质C、水分D热量76、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B)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
A、化学肥料B、有机肥料C、无机肥料D灰分物质77、土壤有机质主要由五类有机化合物组成,此外还有一些(D)物质。
A、糖类B、纤维素C木质素D灰分78、土壤有机质在(C)的作用下,进行着深刻复杂的转化。
A、动植物B、有机肥料C、微生物D腐殖质79、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即是有机质的(D)过程。
A、转化B、进化C、分化D腐解80、矿质化过程就是有机质被分解称简单的(C)的过程。
A、碳水化合物B、含氮化合物C、无机化合物D、有机化合物81、腐殖化过程就是有机质腐解,从而形成新的较稳定的(D)化合物。
A、碳水B、含氮C、无机D有机82、土壤有机质在土温(D)和积水()时,就以腐殖化过程为主。
A、高、少B、低、少C、高、多D低、多83、腐殖质主要成分是(B)。
A、富里酸B、胡敏酸C、果酸D核糖核酸84、土壤(B)是改良土壤性质,供给植物营养的主要物质。
A、有机质B、腐殖质C、母质D矿物质85、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的同时,进行着新的(C)作用,形成腐殖质。
A、矿化B、分化C、合成D分解86、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中,(A)被称之为三要素。
A、氮、磷、钾B、氮、磷、钙C、氮、磷、硫D、磷、镁、钾87、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中,(D)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供给。
A、碳、氢、钾B、碳、氢、磷C、磷、氢、氧D碳、氢、氧A、16 种B、20 种C、26 种D、30 种89、(A)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及维生素的主要成分。
A、氮、B、磷C、钾D钙90、(B)与细胞分裂,有机物的合成、转化、运输和呼吸作用都有密切关系。
A、氮B、磷C钾D、钙91、(C)能提高植物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
A、氮B、磷C钾D、钙92、氮、磷、钾在土壤中含量相对少些,主要靠(B)补充。
A、灌溉B、施肥C、中耕D排水93、草花类在苗期,(A)的供应量应多些,以满足枝、叶迅速生长的需要。
A、氮B、磷C钾D、钙95、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最基本的来源是土壤的(B)。
A、矿物质B、有机质C、腐殖质D、有机化合物96、直接作为植物营养来源的肥料为直接肥料,如(C)肥料等。
A、有机B、化学C、氮、磷、钾D、复合97、用于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C)、石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