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100301K)
一、专业简介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设立于1977年,每年招收50名学生,基本学制5年,达到本科阶段培养要求后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学院汇聚了一批以双聘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泰山学者
和齐鲁青年学者等海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人才队伍。
职工总人数451人(含临床医疗和护理人员),专任教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4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2人。
其中,双聘院士2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泰山学者(含海外、青年学者)4人,齐鲁青年学者3人,山东省十佳医师2人。
●学科优势:本学科秉承“立足山东,辐射华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式
办学理念,以学科交叉融合与国际化为特色,以组织再生、临床转化和精准医学为方向,以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为主旨,以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口腔医学学科为目标,全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平台及区域性口腔医疗与预防保健中心。
●培养特色:坚持开放的意识,建立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野和竞争力;重点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突出口腔专业意识的渗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
●服务面向:面向国内高水平口腔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并参与国际合作。
●办学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未来能够成为高水平
的临床或科研型并能够引领和推动口腔医学技术进步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口腔专业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重症的独立诊断和综合防治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口腔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口腔医学应用型或研究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1 素质
1.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2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遵循“敦医励学,至精至诚”的院训;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民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1.5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参与跨学科团队沟通和解决相关问题;
1.6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2 知识
2.1具备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2掌握与口腔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学科基础知识和
方法;
2.3具备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系统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
2.4掌握口腔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5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能力
3.1具备扎实的口腔临床操作技能;
3.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
3.3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
3.4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中文和和英文,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与同行、病人和病人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表达个人观点;
3.5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
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6具备健康教育、组织和协调现有资源有效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设置
本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及口腔预防医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学、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前技能培训。
医学专业实习及口腔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
医学专业实习6周,内科、外科、五官科各2周。
口腔专业实习42周: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综合实习。
六、毕业学分238学分
七、标准学制5年
八、授予学位本科教育阶段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4学分包含4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荣誉学分,为必选学分,不含在总学分内。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十一、主要课程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表
注:H(强支撑)、M(中等支撑)、L(弱支撑)
十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