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键词:科研资源;失衡;整合;对策
摘要: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方面。
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人才、项目、资金、设施、成果等,分析我国科研资源整合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的科研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供启示。
一、引言
资源整合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将人、财、物、时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重组,消除管理资源、体制和目标的相互分歧,使一切人员和机制配合行动,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张铁铮,2003)。
对资源整合各细分内容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关注文化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整合等。
如罗海涛(2000)将文化整合分为四种模式;王爱林(2002)则认为有三种模式;Kim D·Johnston和Phil-ip W·Yetton(1996)
对IT系统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指明理解IT系统层面上的组织和战略匹配问题能够有效地管理IT整合;李炼(2007)则主要探讨了整合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主体体系,以及整合思想文化资源、发展创新文化的相关对策;姚国章(2006)从江苏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促进“十一五”期间江苏信息资源整合的十项对策。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科研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各种要素。
笔者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主要基本要素:人才、资金、项目、设备、成果,分析了我国当前科研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建议。
二、我国科研资源整合失衡的现状分析
(一)人才的配置现状
当前我国科研人才(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统计数据)总量规模比较大,但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很小。
据统计,2005年我国科研开发(R D)人员总量为万人年,超过日本(万人年,2004年数据)和俄罗斯(万人年,2004年数据),除了美国(美
国没有该指标数据统计)外,位居世界第一。
但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 D活动的人员较少,2005年仅为18人年,约为日本2004年的1/7、韩国的1/5。
另外,由于部门所有制的限制,科研人才缺乏适当的流动性,导致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各类科研机构是按国家、省市、地县的行政级别和各部委及部委企业所属研究机构的建制设置的,因此,在科研人才管理体制上,单位所有、部门垄断、条块分割、静态封闭的特征十分突出,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科研人才难以进行横向协作和集合使用。
(二)资金投入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一直不断的增长。
2001~2005年,我国R D经费年均增长速度达到%,比“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出个百分点,增速明显。
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科研经费状况却仍不容乐观。
2006年OECD发布的《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6/1》显示,虽然我国R D经费总额位居世界第六位,但2006年的经费总额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的1/10,日本2004年的1/4。
2、我国的科研经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