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二、教案
的观点,为什么?
【讲授】为什么福尔摩斯会这么说呢?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讲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找出答案,实验探究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并制定方案。
【提问】在这个三种猜想中,同学们赞同哪一种呢?
【提问】通过阅读课本同学们制定出哪些方案?
【演示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用玻璃管引燃红磷,观察红磷燃烧现象,气球变化,以及天平指针的变化。
【学生回答】提出问题——
猜想——制定方案——观
察现象——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
生改变?
【猜想】
1、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2、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3、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通过表决,大多数同意第一
种观点。
【制定方案】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
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观察并思考】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
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
有此现象?
反应原理:
从福尔摩斯的故事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
线索。
让学生回忆起实验探究过
程。
估计学生有两个认识方
向:A.从他们对化学反
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这
种认识出发,认为“相
等”。
B.也有的同学会
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
发,认为“不相等”。
实验包括了两类反应:
金属与溶液反应;固体
燃烧反应。
实验实验实验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和铁钉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铁钉放入锥形瓶中反应,观察现象(铁钉表面变化、溶液颜色变化),天平变化。
【讲解】从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讲解】同学们能不能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呢?
【讲解】同学们小时候都有坐过翘翘板吧,当翘翘板两端达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色)(白色)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天平
平衡。
【观察并思考】
(1)铁钉表面颜色变化;
(2)溶液颜色的变化;
(3)天平的变化。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铜+硫酸
亚铁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
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
浅绿色。
【学生分析并验证猜想】
猜想1正确
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
量总和
【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学生回答】
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参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
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
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总
结归纳能力
三、学案
(一)引入新课:福尔摩斯的故事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
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
思考:你是否同意福尔摩斯的观点,为什么?
(二)授课新课
1、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2、猜想: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制定计划。
3、制定计划: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4、进行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观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现象、气球变化、天平变化),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观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
6、总结:(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铁与硫酸铜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点:1、2、
3、
(三)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2010·黔东南)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3、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反应物生成物
4、将25 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4 g,则产生氧气____g。
反应物生成物
5、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
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 1:l
B.2:1
C. 5:l
D. 4:l
反应物生成物
(四)课后探讨
1、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
据此他推断质量守恒有例外。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
2、“在水中加入一种催化剂,水变汽油、柴油(含碳元素),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欢迎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如果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
(五)课后练习
一、实验现象回顾:
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2.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是
2.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变化,不适用于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三、填空题
1、在A+B→C+D的反应中,5gA跟足量B充分反应后,得到4gC和9gD,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生成28.4克五氧化二磷,需要_________g氧气和12.4g磷完全反应。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_g氧气。
4、将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2克二氧化锰放入烧杯中,待液体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为8.8克,则生成氧气克。
四、本教学设计特点
采用故事引入,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结构完整,思路较好,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注重细节,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利用生活中翘翘板与本节课的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课堂练习具有较强针对性。
建议:1、做为本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应当对整个党员进行概括并且与上一单元做好衔接;2、实验现象描述时注意词的规范应用;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先放出问题,再做实验,使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性更强;4、在黑板上的副板书中写出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