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一、过程
时
期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特点①变化:完成
DNA的复制和
有关蛋白质的
合成
②结果:每个
染色体都形成
两个姐妹染色
单体,呈染色
质形态
(一个染色体
两个DNA,两
个姐妹染色单
体)
①出现染色体,
②核膜、核仁消
失,③出现纺锤
体
(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
地分布在细胞
中心附近;2.每
个染色体都有
两条姐妹染色
单体)
①所有染色体
的着丝点都整
齐排列在赤道
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
态稳定,数目清
晰,是进行染色
体观察及计数
的最佳时机。
①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两个
子染色体。
并分
别向两极移动。
这样,细胞核内
的全部染色体
就平均分配到
了细胞两极。
②染色单体消
失,染色体数目
加倍。
①染色体变成
染色质,②核
膜、核仁重现,
③纺锤体消失,
④在赤道板位
置出现细胞板,
并扩展成分隔
两个子细胞的
细胞壁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相同
不同点前
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
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
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凹陷,将细胞缢
裂成两部分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有丝分裂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经过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复制的DNA平均分离,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保证亲代、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细胞周期
(一)细胞在分裂后,因细胞种类或分工不同,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1.继续增殖,如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动物骨髓细胞、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
(增殖细胞)
2.暂不增殖,但始终保持分裂能力,如肝细胞、肾细胞等。
(暂不增殖细胞)
3.高度分化,细胞完全失去分裂能力。
(不增殖细胞)
(二)细胞周期:对于增殖细胞来说,细胞经历生长直至分裂的这一有序过程叫细胞周期,即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个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在间期,细胞看似平静,形态上没有显著变化,但细胞内部却进行着十分复杂的活动:
DNA合成前期(G1期):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特别是与DNA 复制有关的酶。
DNA合成期(S期):进行DNA的精确复制。
DNA合成后期(G2)期:主要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从时间上看,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时间的95%,而分裂期只占5%。
(三) 细胞周期的表示:饼状图、线段图、坐标图---------会判断是哪期
减数分裂
一、相关概念
①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
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
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
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减数第一
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
会,四分体出
现,非姐妹染色
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分
离向细胞两
极,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染
色体数目减半
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
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
布在纺锤体中
央
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
板上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
二,姐妹染色
体向两极移动
分裂结果形成
四个精子细胞
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形成的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II特点:染色体不再复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2N)(N) 3个极体(N)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2N)复制(2N) 1个次级母细胞
(2N)1个卵细胞(N)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四、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比较精子卵细胞
不
同
点
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
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形成性细胞数
1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4个
精子
1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卵
细胞
相
同
点
形成子细胞数4个子细胞
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分裂结果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
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 数目不变。
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六、各分裂时期的判定
七、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八、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
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
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1、基本概念理解
(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性染色体不同,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
2、几种数量关系
(1)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
(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4)三者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其他时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0;
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5)细胞数目关系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