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5月目录第一章行业管理体制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目前,国内平板显示行业基本上遵循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平板显示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商务部承担,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

国家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平板显示行业涉及众多行业部门,上、中、下游企业根据其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分别参加不同的行业协会。

一般本行业企业选择参加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本公司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的会员单位。

液晶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平板显示学术大会,同时每年举办技术培训、行业信息交流等活动。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平板显示行业是支撑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对整个信息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平板显示行业的价值体现为产业链的价值,产业链的完善取决于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配套能力。

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平板显示行业特别是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平板显示列为62 项优先主题之一,要求“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 年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将“大屏幕液晶显示(TFT -LCD)、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硅基液晶(LCoS)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数字光学处理(DLP)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作为信息产业当前应优先发展的20 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予以鼓励,突出了新型显示器件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均将“新型显示器件及其关键件”作为信息产业的鼓励类项目。

国家发改委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中,要求“积极支持数字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为此,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2007 年12 月6 日发布了《关于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高技号),要求重点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以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原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要求“重点发展液晶、等离子、有机电致发光和投影等显示器件”以及“新型显示器件材料技术”,并将“TFT-LCD、PDP、OLED 等平板显示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作为重点发展的重大项目。

2009 年4 月15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09 年~2011 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三大任务”。

九个重点领域涵盖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

其中,包括: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

国家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

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资源,重点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国家大力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该行业发展的政策,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聚集区,有效促进了平板显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

第二章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平板显示行业概况平板显示行业简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显示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CRT)器件来说,平板显示(FPD)器件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无辐射等优点,平板显示技术已成为显示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LCD,一般又分为TN/STN/TFT 三种类型)、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投影显示(LCOS)器等。

其中,LCD、PDP、OLED 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平板显示技术。

LCD、PDP、OLED 因各自技术特点不同,在应用上各有传统优势领域,但由于各自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多领域里产生了竞争。

目前LCD 技术相当成熟,目前和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PDP 是大尺寸(指大于英寸)显示的主流产品;OLED 技术正趋于成熟,商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具有光明和广泛的市场前景,但目前集中在中小尺寸(指界于英寸之间)市场。

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是未来社会最理想的显示器。

同时,由于OLED具有可大面积成膜、功耗低以及其他优良特性,OLED还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在未来的节能环保型照明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OLED 的研发和产业化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都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扶持。

科技部将OLED 产业发展列入863 计划,为OLED产业发展研究向成果转化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国家发改委在2009 年2 月颁布的《关于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加强“OLED 面板及模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建设;加强“OLED 配套件及材料(玻璃基板,发光材料,滤光片,光刻和蒸镀用掩膜板,封装盖等)”的建设。

工信部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也支持开展OLED 技术开发,提升国内元器件材料的基础研发和配套能力。

然而,全球OLED 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国内在OLED 产业化方面,尚处于技术的导入期和发展期,2008 年10 月,维信诺公司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 生产线在昆山投产,同年,四川虹视通过收购韩国ORION OLED 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家OLED 生产企业,另外彩虹(佛山)平板显示技术公司OLED的量产线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我国OLED 产业化才刚刚开始,OLED 的关键材料产业也才刚刚起步,OLED 的产业链还不健全,国产化配套率还不到20%。

相对于LCD 液晶显示技术,OLED 并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子材料寿命、良品率较低、成本高、很难实现大尺寸等。

面对LCD 的产业化,OLED 的发展还是略显稚嫩。

TFT-LCD 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且技术仍持续在进步中,成本也不断降低,这些都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仅仅十来年的OLED 能够在短期内比得上的。

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OLED 尚还无法完全取代LCD。

首先,LCD 还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而OLED 作为刚推出的一项技术,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占领LCD 目前所控制的市场份额的。

对于国内平板显示行业,这两年正在大力投资高世代TFT-LCD 线,这些高世代TFT-LCD 每条线投资都在上百亿元以上,要收回这些投资,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这也预示着TFT-LCD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的份额。

其次,目前OLED 寿命相比LCD 要短一半。

最为关键的是,OLED 产品特别是大屏幕产品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这导致生产成本高,并且整个产业链也未完全发育起来,产品价格自然也就比LCD 要高出许多。

综上,OLED 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有各自的服务领域和用户群。

因此未来市场中哪种产品能成主流,既决定于产品性能也取决于产业链成熟度及相应企业的市场策略。

平板显示行业结构平板显示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涉及的环节众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如下图所示。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上游材料的提供,配套能力决定FPD 行业竞争力。

以LCD 为例,其产业链上游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ITO 玻璃、背光模组、驱动IC 等的配套能力,就是构成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受到液晶显示器市场周期的影响,LCD 市场价格时常处于波动之中,因此竞争的关键还在于成本,成本中比例最高、弹性最大的就是上游材料,约占60-70%。

而平板显示上游材料市场和技术高度垄断,在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达30%以上。

国际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Display Search公司的报告,2005 年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销售收入达到了740 亿美元,与2004 年相比增长了20%,其中LCD为600 亿美元,占80%以上。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2008年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154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从产品市场看,LCD、PDP、OLED面板等市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LCD面板在整个平板显示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市场份额维持在80%以上。

LCD 的发展也迫使PDP走向成熟。

2007 年,等离子电视整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2%,达到1,100 万台;而到2012 年将达到1,800 万台的规模。

迫于液晶电视的压力,等离子电视面板的技术在2006 年到2008 年间快速成熟。

同时,电视也将成为OLED增长的驱动力。

目前,OLED主要应用在手机和MP3 上,随着OLED被索尼、东芝、三星等日韩厂商应用到电视上,市场将快速扩大。

在未来几年,由于电视尺寸大部分集中在大尺寸上,因此电视将成为OLED未来产值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

2008 年全球OLED整体营收高达6 亿美元,预计到了2015 年将成长到55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37%3。

从竞争格局看,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是世界上主要的平板显示产业聚集地,形成了以索尼、三星、LG 电子为代表的着名平板显示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当前,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平板显示企业均加强了整合力度,彼此之间除了竞争之外还存在着相互投资、相互供应和相互结盟的合作关系,如:韩国三星与日本索尼共同投资建立工厂以扩充LCD 面板产能;韩国的LG-飞利浦向日本的东芝供应液晶电视面板;两大韩国面板厂商三星与LG-飞利浦结盟形成KDIA(韩国显示器产业联盟)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