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我院人才培养五年发展规划

探讨我院人才培养五年发展规划

探讨我院人才培养五年发展规划
————————————————————————————————作者:————————————————————————————————日期:
探讨我院人才培养五年发展规划-人力资源
探讨我院人才培养五年发展规划
潘辰珠常州市儿童医院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总体发展和专业水平,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本文结合医院的实际人才状况,来探讨我院人才培养的五年发展规划。

一、我院的人才现状
医院核定床位500张,人员编制555人,实有编制人员457人,编外聘用人员7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0人,其中正高职称8名、副高职称55名、中级职称142名、初级职称206名,硕士研究生40人,大学本科学历232人,大学专科学历178人,管理人员35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主要体现在: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床位与卫技人员比配置不足;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正高职称人员不够。

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
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培养目标。

第一,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

按“三级甲等”标准培养和装备人才,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

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10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80%达到本科以上,10%达到专科水平。

鼓励45岁以下职工报考高一级的学历教育。

第二,培养3-5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技术职称达到副高以上。

第三,培养3-5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有专科特色和专长的人才。

第四,培养3-5名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医技、影像专业人才。

第五,引进2-6名医院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主任医师职称人员。

第六,重视和加强护理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

5年内达到5-10名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人员。

三、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1.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对医院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列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的重点是加大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的力度。

2.高度重视专科人才培养。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重点加大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五年内到省内外相应的重点专科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能力,在科研方面鼓励与上级和同级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基础与临床课题研究。

3.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引进高层次临床人才是加快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进人才的重点是医院临床急需并在短期内又难以培养的具备专业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同时,五年内还将有计划地引进博士生1-3名,硕士生20-40名,每年招收5-8名硕士学位人才。

4.加强医疗卫生人员技术职称的提高。

对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人员要鼓励他们报考上级专业技术职称,每年晋升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5名,中级5-10名,特别是要鼓励取得副高职称人员申报正高职称,5年内正高职称要达到5-10名。

5.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

新护士岗前培训率达100%,临床护理本科毕业生及护理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在护理科研及学术上成为学科带头人。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合格率≥95%,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每年≥20%。

“三基”考核人人达标,进一步规范护理示教室,规范护理人员轮转制度。

四、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
1.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展示医院的医疗水平、科技实力、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和精神风貌,才能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2.确立人才培养原则。

人才培养首先要做好选才工作。

坚持高标准、梯队结构合理,严把考核关。

第二,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科带头人缺乏的矛盾。

第三,坚持动态管理。

3.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相适应,主要包括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加分项目等。

考核的重点是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要按这三方面细化制定具体的标准。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论著、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
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4.切实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医院应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争取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

5.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要把人才的评价考核结果同岗位聘用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局面,提高医院的内在活力。

加强医院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总额分类管理,把职业素质、工作责任、技术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作为收入分配的重要参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