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九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4)一、总则 (5)(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二)评估范围 (5)(三)评估对象 (6)(四)评估期限 (6)(五)评估依据 (6)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1、城市性质 (10)2、城市规模 (10)3、城市结构 (10)(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2、调整的要点 (12)四、评估主要内容 (14)(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3、小结 (18)(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4、小结 (27)(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1、重大产业项目 (28)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6、小结 (34)(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4、小结 (39)(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6、小结 (43)(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五、实施绩效分析 (47)(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7)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7)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7)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7)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8)(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8)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8)2、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 (49)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49)4、城市整体风貌特色不突出 (49)六、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需求 (51)(一)当前的发展机遇与形势 (51)1、万州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51)2、万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1)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52)4、万州在重庆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52)5、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为万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52)(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3)七、评估结果与实施建议 (55)(一)评估结果 (55)(二)实施建议 (55)1、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完善措施 (55)2、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56)前言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四川盆地东部边缘。
东与云阳相连,南邻石柱和湖北利川,西连梁平、忠县,北倚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
行政辖区包括28个建制镇、14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为3457平方公里。
距重庆水路327公里,陆路328公里,位于三峡库区中部,是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万州区为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5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万州区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调整方案于2007年12约获得万州区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单位为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规划确定万州的城市性质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万州区的招商引资、整体环境的打造、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截止目前,万州江南新区的建设已颇具规模,三峡库区第一大城市架构基本成型。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和今年重庆市政府与万州区人民政府签订的“2009年城乡规划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为更好地实施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
受万州区规划局委托,特编制2009年《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一、总则(一)评估工作的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分析评估区域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引导更好地实施总体规划,促进万州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有利于《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有效实施。
万州区总规实施时限较长,不可能与纷繁复杂的客观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总规的实施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总规实施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万州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找出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根源与机制,有效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实施。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有助于构建万州区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
相比重庆主城区,万州区目前在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方面建设较为欠缺。
积极开展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有助于其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库与主城区的同步建设,进而方便市级和万州区层面规划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编制《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有助于对规划编制进行有效的反馈。
万州区总规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问题。
部分问题的产生,有可能是规划编制产生的。
通过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对万州区总规编制进行有效的反馈,并从客观的角度对规划编制和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合理的评判。
(二)评估范围图1-1 评估范围示意图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2009年区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评估的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蓝线范围),重点是主城区,约81平方公里。
(三)评估对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主城区城市规模、主城区建设用地构成、主城区重点项目实施评估、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新确定的重点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四)评估期限评估的期限为现行总体规划2005年批复以来的时段,其中,重点为2007年局部调整后的时段。
(五)评估依据1、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2、国家、重庆市关于城乡规划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3、评估涉及的相关重要规划《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7)《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2006)《万州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6)《万州区“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2009)《重庆市万州区特色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2007)《重庆市万州区特色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1年实施方案》(2007)《重庆市万州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2008)《万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08)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首次位列全市第一。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74亿元,增长7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35.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增长5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增长29.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0.2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5%和9.7%,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9.2%下降到7.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6元,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8元,增长19.9%。
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增大的情况下,万州区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成效明显。
为更好的实施《总体规划》,先后开展了塘坊片区控规、观音岩片区控规、枇杷坪片区控规、城区控规标准分区及控规单元导则、百安坝、周家坝、高笋塘旧城片区控规等编制工作。
实现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成滨水区和江南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二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大力推动旧城改造,积极拓展城市发展格局,江南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大城市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
三是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
万州被确定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全面启动“畅通工程”建设。
万云高速公路通车,万利、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速。
宜万铁路开始铺轨,渝万城际铁路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预可研报告通过铁道部专家组评审。
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港口码头秩序进一步规范。
完成万州机场安全设施Ⅱ类工程,新开通万州至温州航线。
移民工作扎实推进:万州实际搬迁移民26.3万人,淹没工矿企业370家,淹没各类房屋面积839万平方米,移民包干静态投资73.3亿元。
累计完成四期生产安置农村移民12264人,搬迁城乡移民59204人。
迁建及关破工矿企业90个,复建房屋212万平方米,复建码头停靠点22处。
175米水位线下淹没实物全部搬迁,库底清理全部完成,移民档案基本归卷,环境整治全部完成,四期移民通过国家三峡办阶段性终验。
认真落实国家移民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移民就业安置。
大力开展移民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后就业率达50%以上。
目前,已解决城镇移民就业4.2万人,674户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和1252户农村移民“零转移”家庭全部实现1人以上就业或转移就业。
不断完善移民新区和集镇功能,城乡移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逐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建设良好:完成“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六大专项工程规划通过评审。
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