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园沟通实用技巧窍门

家园沟通实用技巧窍门

主讲人:陈慧云第一辑——缔结纽带1、家长会:集结家园共育的力量2、家长参与:增强家园的合力幼儿在成长的环境中,家庭和幼儿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

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幼教专业人员,在家园共育中承担主导作用。

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促使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同心协力,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

家长会——集结家园共育的力量指导:1、家园联系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途径有各自的价值及侧重点,沟通内容包含幼儿园每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2、各年龄段孩子不同,家长的需求不同,家园联系的内容和重点自然也要有所侧重。

小三班家长会“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小班开学之前,小三班的老师为家长会做了精心的准备。

在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家长如何相互配合,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该为孩子准备哪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入园后孩子的作息安排以及老师和保育员将怎样配合照顾好孩子等等,并让家长提出他们的疑问,老师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消除了家长的担心和顾虑。

开学后,家长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幼儿安全、顺利的度过了入园焦虑期。

中三班家长会开学后的第一周,中三班老师组织了本学期的家长会。

新学期刚刚开始,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待于老师们一一呈现给家长。

在家长会上,三位老师谈到了新学期的班级工作安排,例如座位的调整周期、一周教育活动安排表的展示时间、户外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等。

老师们还提供一些活动建议供家长参考、评议,最终通过讨论形成合理化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到了中班,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在园活动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参加活动时的主动参与情况。

针对这两点,老师对中班孩子的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进行了介绍,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日常表现。

大三班家长会进入大班,家长们纷纷要求幼儿园教认字、教算术,在大班的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们讨论了“幼小衔接”的意义,并讨论如何相互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邀请了班上的一位小学老师家长,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通过这次家长会,家长们了解到“幼小衔接”是个过程,它不仅是为了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各项准备,包括孩子的心理、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以便为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一、从赢得信任到展示能力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家园联系重点逐步由保育工作过渡到日常教育工作,不管哪个年龄阶段,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

二、把握不同年龄班家长的关注点例如:小班教师向家长宣传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并将幼儿在园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班教师可围绕幼儿的个性发展、独立自主能力、常规培养等方面开展家园联系;大班教师则在此基础上把家园联系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

家长参与——增强家园的合力指导:1、一定要让家长知道你组织活动的用意,只要对孩子的教育有利,他们就一定会支持。

2、了解家长信息,善于发现家长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所用。

3、让家长体验幼儿园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交警爸爸走进课堂天天的爸爸是一名交警,平时工作繁忙,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没有直接了解的机会,大多时间都是由妈妈在接送孩子,和老师交流的比较少。

有一次班级开展“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老师布置家长和孩子用秋天的水果制作一个手工作品带入幼儿园,没想到天天爸爸找到老师就发起火来,他认为平常和爱人工作压力够大了,没想到老师还布置作业,如果都让家长做,还要老师干什么!老师很快意识到,可能因为家长对该活动用意不理解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于是主动和天天爸爸进行了沟通,家长表示理解,而且学校开展的“交通安全知识课”也邀请了天天的爸爸走进课堂,充分了解老师的具体工作,爸爸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在幼儿园是吃吃玩玩,什么也没学,今天我明白了很多,其实教育很广泛,孩子可以再玩中学,今后我一定多联系你们,积极配合你们工作。

”一、观摩教育活动,了解老师。

二、观察幼儿活动,了解孩子。

三、走进活动现场,了解幼儿园。

四、参与幼儿园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第二辑——勤架桥梁1、第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你2、家园联系栏:教育分享的园地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还应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更多组织和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知识、方法。

有效的活动、真诚的帮助、平等的交流、热点问题的探讨、疑惑的解除,都会让家长体会到参与的价值,真心与幼儿园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次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你指导:1、每位教师都会经历自己组织的第一次家长会,由于是第一次,所以难免会不够完美。

2、在做好各种准备的前提下,家长会的重点、家长会开展的形式以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3、第一次家长会既能让家长最直接的了解你、接受你,也能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下基础。

小艾老师的第一次家长会小艾老师是一位教龄只有一年的新老师,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实践,她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比较了解,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与家长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

为了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她决定在学期初开一次班级家长会。

镜头一:家长会前的花絮晚上六点,家长陆续的走进活动室,小艾老师有礼貌的向家长问好,并拿出签到册让家长签到,同时打开电脑,配上了悠扬的音乐。

镜头二:一言堂的家长会小艾老师向家长总结了上学期的工作,按照准备好的发言稿向家长介绍,可能由于紧张,与家长没有眼神上的沟通,语速也加快了,家长们的眼神和表情也渐渐的流露出困惑、厌烦。

镜头三:结束前的批评家长会结束前,老师提到了班级的贝贝小朋友,总是出现大人、抓人的现象,希望妈妈能及时给与教育,让贝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贝贝妈妈当时觉得很难为情,手足无措。

一、突出重点解困惑教师可以总体设立一系列重点,一次一重点,一次一主题。

二、变换形式求沟通每次家长会都是一个模式,家长就会厌烦,不重视。

教师可以变换形式:请家长代表发言、交流经验等。

三、换位思考给希望切忌把家长会开成批斗会、告状会,要整体的谈孩子在园的情况,应该多表扬孩子的进步,不随意贬低孩子。

家园联系栏——教育分享的园地指导:1、家园联系栏绝不是一种摆设,要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2、教师可以通过及时更新和有效的引导等方法,帮助家长养成关注家园联系栏的习惯。

3、教师要善于运用板块颜色对比、文字对比等方式突出家园联系栏的重点。

无人问津的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快要开学了,中二班的老师按照常规对家园联系栏进行了板块的布置,用海底里的鱼类、小熊的一家、小朋友玩积木等不同的卡通形象以及四张不同颜色的卡纸做了底衬进行装饰。

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想着开学会有很多家长驻足欣赏,可没想到家长好像对这个版块不感兴趣,还经常询问老师今天的活动内容,中二班的老师很困惑,怎么没有家长关注呢???案例中的家园联系栏显然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但效果不理想,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一、版面设计过于繁杂,内容过多。

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家长感兴趣的,但是这个家园联系的版面装饰过多是站在幼儿的角度,过多的卡通形象并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底板色彩过浓,又不容易让家长很快从中抓住内容主题,如大红色、深蓝色等,使人不愿意过多浏览。

这样,家园联系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新意的有效的指导案例中,家园联系栏安排的是比较常见的内容,对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新意,里面的家教文章也不是专门针对中班幼儿的,对家长来说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自然不易引起家长的关注。

一、家园联系栏的栏目名称、排版要引起家长的兴趣二、家园联系栏的内容要满足家长的需要三、家园联系栏要根据班级情况及时更新第三辑——乐为朋友1、美好的第一印象2、用微笑迎接家长3、短暂而有效的沟通4、多报喜,少报忧美好的第一印象指导:1、新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新教师的必经阶段。

2、对家长工作的足够重视是新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另外,工作的细致和沟通的技巧也非常重要。

3、给家长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要充分重视。

新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获得家长的配合和信任。

转班事件小张老师刚工作半年,工作认真负责,但害怕在家长面前说错话引起误会,与家长交流不多,家长觉得她很冷漠,每次家长主动询问孩子情况时,她总是用“挺好的”“还可以”之类的话,家长总感觉老师是在敷衍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关心,渐渐的就不愿意找她沟通。

而小张老师觉得不用面对家长感到更轻松,就索性把家长沟通的工作留给了其他老师,专心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可家长对此并不了解,一次次的误解点燃了家长们对她不满的怒火。

后来,那位家长就要求孩子转班,并把情况报告了幼儿园领导。

一、思想上重视家长工作是前提二、细节决定成败1、真诚的微笑2、主动向家长打招呼3、注意肢体动作的运用三、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1、熟悉每位家长2、采用多种沟通方式用微笑迎接家长指导:1、微笑是缩短教师和家长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润滑剂。

2、微笑是热爱孩子、热爱事业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应成为幼儿教师的职业习惯。

3、幼儿教师也有烦恼,用微笑来化解烦恼,勇敢的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玲玲老师的微笑每当主班时,玲玲老师总是面对着教室大门,安静的坐在钢琴凳上。

家长送孩子热情的说:“老师好”,而玲玲老师总是面无表情的应一声“你好”。

如此这般,后来家长便不要求孩子给老师打招呼了,家长也不跟老师沟通,有些家长甚至去找园长,要求换老师。

园长了解情况后,找玲玲老师进行了谈话,首先肯定了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接着又指出了她对家长的冷漠对家长的伤害,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后来她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行为,并留意观察了那些深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她从中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微笑。

从那以后,玲玲老师带班时便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家长。

一、学会微笑应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微笑不仅是愉快的心情反映,也是一种礼貌和涵养的表现,它可以让让人变得美丽,令观者心生好感。

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微笑,让微笑成为一门必修课。

二、用微笑应届每一位家长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习惯教师要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家长,让家长从你的微笑中感觉到真诚和温暖,体味到美好和快乐。

三、带着微笑迎接风雨和阳光应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四、用微笑启迪童心应该是幼儿教师的天职短暂而有效的沟通指导:1、虽然入园和离园与家长的交谈时间短,但同样要予以重视。

2、面对家长的询问,教师要尽可能的介绍孩子的具体表现。

3、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领家长,要及时反思、分析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