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

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我。

让我们共同祝愿国兴家和,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淸,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

但房子变了,田』龙变了。

故乡,变得不认得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老人家找谁?”我找谁?找谁都行呵!“您是……”我也变了,故乡的年轻人不认得我了。

七十年了,能不变吗?一晃七十年,故乡是祖国的,我是祖国子民中的一员。

七十年间,故乡和我,都跟着时代的节奏一一有时大步流星,有时悠闲自在,有时也跌跌撞撞地往前赶路。

气喘吁吁也哭,汗流泱背也罢,甚至有点病痛灾星也罢,脚步,却始终不曾停过。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一条条不高不低的山脉,曲折蜿蜒。

这山与那山之间便是一片田城,农民一家一户地耕种着小块田地。

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山美水美田城美。

那些小地名,什么斑竹塘、荷花塘、黄金岭、太平岭……多美!这里的语言,土话,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故乡离城里只有十多二十公里,但很闭塞。

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汽车火车,也没有到省城去过。

在我们那里,小小的南杂店、肉铺、药铺,都要跑好几里路才有。

故乡虽然很美,却很穷,闭塞就穷。

1949年,故乡开始变了。

土改,合作化,接二连三。

要干社会主义了,“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汕。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最好的动员口号!以前分散的、悠闲自在的劳动,变成了集体的、紧张的半军事化行动,整个故乡都处在热烘烘的洪流之中。

我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农民° 1956年,凭着一手好字,区政府把我调去,办一张汕印的小报。

我自己写稿,自己编排,自己刻蜡版,油印500来份,分送到18个小乡的髙级社和工作队员手里。

3个月之后,我就被调到县里去了。

在县里干了两年,我还是不安分,参军去了部队。

这时候,故乡修公路、修水利、改天换地,一天等于二十年……我却在部队的严格训练中,当炮兵、测绘兵,当侦察兵,写诗歌,写小说,成了新闻干事,创作员。

“文化大革命”中,我挨批挨斗之后,被踢回老家,重新当了农民。

故乡不嫌我。

公社有活动,常叫我去服务,写横批,写标语。

学哲学,还叫我当总辅导员,到中学代课。

末了还带着几个能干的年轻人,到全社13个大队淸理账目。

这时,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也把那不安分的毛病改了许多。

“文革”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是在历史典籍中学不到的。

我只是故乡山脚下的一粒石头。

石头有石头的用处,筑路、砌墙皆是好料。

也许我这一辈子不能当官,也发不了财。

可是我能扛锄头,也能拿笔;会写文章,也会犁田。

那时,我岀工很出力,粪桶比别人的大,毙箕比别人的深,犁田耙阳,撒谷插秧,我都干,完全融化到农民群体中去了。

农民尊重我,基层干部信任我,连青年小伙和姑娘们都喜欢我。

农闲时,我折节读书。

几年的农村生活,使我认识到一个真理故乡很小,它也是国家的一角;我很小,也是祖国原野上的一根草。

扛锄头与拿笔,原本是一样的生活。

这时,部队一纸平反通知,又把我从故乡拉了出来。

几经辗转,进入了省里的新闻单位。

回头一看,该做的,该学的,一点也没耽误。

重出江湖,真是好运气呵!我竟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

我拼命地写新闻、写“内参”,也写点小说和报告文学。

这时,故乡和我一样焕发了无限生机。

人民公社体制不在了,责任制落实了,一切制约农业生产力的桎梏都打破了。

故乡的而貌一天天在改变。

农民慢慢富起来了,破瓦房、烂茅屋拆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红砖小楼。

过去,他们羡慕城里人。

现在,轮到城里人羡慕他们了。

我已经变为城里人了。

但是,和故乡的联系还是紧密的。

故乡人有什么事,村组与村组的矛盾,村里与乡镇的矛盾……都来找我。

我也把故乡当作自己接地气的根据地。

我愿意听取故乡人的心声,听取他们的喜怒哀乐。

能帮的,我就帮一手。

我一直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这使我充实、淸醒、奋进。

故乡人并不把我当“城里人”看待。

城里也在变呵!七十年前,这个省会城市,“南门到北门,七里零三分”。

现在呢,城市规模扩大几十倍了吧!宽阔的大马路,和涅瓦大街、第五大道有得一比。

林立的髙楼,很有点曼哈顿的韵味。

湘江和浏阳河风光带,比莫斯科河和波托马底河岸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 麓山青邺,湘江碧水,给古城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曾经在纽约和莫期科的地铁站前徘徊,惊叹那巨大的地下工程。

现在,长沙地铁也有三条线路通车了,还有五条线路正在紧张地建设中。

要讲地铁站,那陈旧的曼哈顿地铁站,和我们漂亮整洁的地铁站,简直没法相比!初到肯尼迪机场,那气势,那髙架桥,令人目眩神迷。

才过了多久呵,我们这里的高架桥,国际机场,那气势,比它们还神气!城市扩容,扩到我的故乡去了。

过去闭塞的乡村,现在有了宽敞的大马路,林立的高楼。

超市、影楼、银行、歌舞厅、电游室、餐厅酒店……鳞次栉比。

自来水开通了,公共汽车也开通了。

进城办事,半小时就到了。

我的母校前面,是一片巨大的工业区,汽车制造厂,机器人企业,悄悄地在追赶着世界先进水平。

田境里早已经不种水稻了。

一片片都是城市緑化必须的苗木花卉。

年轻人买个车跑运输,作点小买卖,收益挂在笑脸上。

只有老年人在和我交谈时,哀声叹气FH都不种了,长此下去,只怕吃饭没得米下锅哩!这也难怪!故乡,还是“城中村”的格局。

我告诉这些故乡的同龄人,眼目下是有些问题。

不过,随着祖国发展的脚步,都会解决的。

困难会有,挫折会有,小病小灾肯左会有。

但粮食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好日子在后头呢!老朋友都笑了。

他们问你今年八十一了吧!我说,不,我才一十八岁。

我从来就不安分。

故乡很年青,我也年青,你们也年青。

我们还要跟着祖国的脚步,往前赶哩!老朋友要我给他们写字。

他们家里都建了新楼房,要有点装饰。

我问写什么?恭喜发财要得不。

他们都说,不要不要,要最时麾的。

一旁的小年青附和着。

我挥笔写下了“健康长寿,万物同春”。

巴掌和笑声一下盖过来。

我发觉,故乡和我,连同我的祖国,都还年轻着呢!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家”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很多人都感慨,只有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

从狭小拥挤到宽敞明亮,从几代同室到各居其屋,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一一我家的搬迁经历,不仅彰显了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也见证了国家惠民政策的巨大成就。

每当谈到这些,妻子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意,她说“我们家的幸福生活都是'搬’出来的。

”一家三代的蜗居生活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转业到河北省邢台市电解铜厂工作。

母亲、姐姐和我从老家上坯房搬到厂里一间砖瓦房安了家,而积仅有40平方米。

父亲用布帘把房子做了三个隔断,一进门是厨房和我睡觉的单人床,中间是姐姐的'‘客厅”,最里而是父母的"卧室”。

由于常年风吹雨淋,墙而的裂缝淸晰可见,父亲就找来水泥进行封堵。

因为房屋地势低,光线很暗,即使白天做饭,母亲也需要开灯。

晚上,老鼠在地上、墙垣上跑来跑去,吵得人辗转难眠。

遇到雨天,外而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需要动用三四个水盆接水。

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天上厕所和用水困难,厕所在距我家200米的偏僻的荒地上,厕所四而透风,尤其是到了冬天,蹲一会儿就全身冰凉,非常受罪。

家里的生活用水需要每天到离家较远的厂区里担水,有时人多了还要排队。

后来,我结婚有了女儿,一家三代还蜗居在这间瓦房里。

在那个贫瘠的时代,“一穷二白,家徒四壁”是我家的真实写照。

搬进职工宿舍心里很满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邢台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所工作的邢台电厂职工住宿条件改善了许多,在厂区附近盖起了两座职工宿舍楼,我有幸分得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

职工宿舍楼每层30多户共用一个水房、一个厕所,早上上厕所排队是常事。

各户没有厨房, 都是在门前走廊上放个蜂窝煤炉子做饭,谁家吃什么一目了然。

冬天冷、夏天热,晚上院内搅拌机的响声震得睡不好觉。

到夏天开个窗户通个风,从走廊上经过就能看到屋内,有的职工结婚时就在这样的宿舍里。

那时的墙不隔音,说话两边屋里都能听到,夫妻间连句亲密点的话都不敢大声说。

我们一家三口在这样的房子里一住就是5年。

尽管这样,我觉得比住低矮潮湿的瓦房条件好多了,心里很是满足。

这次搬家,虽然没添置什么家具,但我们用攒了几年的工资买了电冰箱、彩电和洗衣机。

“自力更生”使新家有了“质”的提升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迫切地感到一间职工宿舍实在无法满足全家人的需求,女儿应该有自己的房间。

看着上班路上经过的众多楼房,当时就在畅想不知何年何月,我们也能住进楼房?枠年,我的女儿上初中,有一个独立生活、学习空间的需求更加紧迫,家里狭小的房间显得“捉襟见肘”。

幸好,有头脑的妻子抓住了市场经济的好时机,经营着小商品,攒了几万元,成为名副英实的“万元户”。

这时,在距市区不远的地方盖超了商品楼,这个地段离孩子学校不远,距父母居住的地方也很近,我们感觉正合适,于是两人用多年的积蓄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楼房。

这次搬家,我和老婆可费了不少功夫。

为了装修和布宜房子,我们一趟趟地看地板、看瓷砖、看吊顶、看窗帘、看电器、看英他各种装修材料。

做防水、改水电、吊顶、刷墙、安装壁橱衣橱……虽然岀了不少岔子、遇到不少难题,但一个个都被解决了。

我们夫妻就像两只燕子,一趟趟将泥衔回来,筑在我们的巢上,虽然累,但看着新房一点点变化,心里十分开心和满足。

搬家那天,前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们都啧啧称赞,言语中满是羡慕之情。

新楼房有大大的客厅,定制的沙发,再也不愁客人来了没地方坐。

房间安装了铝合金窗户,密闭性和隔音效果好多了。

最提升幸福感的一点是,我们在卫生间安装了洗浴设备,终于不用跑到外面上厕所和洗澡了。

这次搬家可以说是“质”的提升,我们在“自力更生”的拼搏下,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能住上楼房,最高兴的就是女儿了。

我至今还记得她走进自己房间时的兴奋模样。

她说“爸爸,我们终于住进了楼房,我还有了自己的房间、书桌和床,简直像做梦一样!”再次“搬家”见证幸福变迁时间进入21世纪,城市进入了建设快车道老体育场建成了绿化广场、顺徳路南延贯通、大批污染企业退市搬迁。

烟囱推倒了、厂房拆除了、城中村改造推进迅速,多个生活设施完备、环境美丽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年,我们又在黄金地段购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电梯房,第四次搬家住进了有花园、有绿地、有健身器材、每户有地下室、地而有停车位、地下有停车场、有物业管理功能齐全的生活小区。

小区内建有幼儿园,居委会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一应俱全。

有时间在那里下下棋、打打球、看看书报,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

现在,我们家不仅有全套品牌家具,液晶数字电视机、液晶电脑、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等家电也应有尽有。

2019年2月,我的女儿岀嫁,新房在同一个小区。

晚饭后,我们全家四口散步在小区的林荫小路上,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