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实验 实验三 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讲义

动物学实验 实验三 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讲义

实验三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

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进化中占重要的地位,为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

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
水螅的整体装片、水螅纵切片及横切片、水螅过精巢及卵巢横切片、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实验用具】
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水螅的整体装片——观察水螅的外形
取水螅的整体装片于低倍镜下进行观察。

水螅呈筒形,下端为基盘,有许多粘细胞,能分泌粘液附于它物,另一端为圆锥形突起的垂唇,垂唇的中央为口,呈星形,在垂唇的周围有细长的触手(图3 – 1)。

对某些水螅装片,还可见在水螅身体上部有由体壁外胚层长出的指状突起——精巢和身体的下部的球状突起——卵巢(图3 - 2)。

图3 - 1 水螅(示芽体)图3 - 2 水螅(示精巢和卵巢)
(二) 水螅的横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横切片(图3 - 3),辨认出组成水螅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以及消化循环腔。

图3 – 3 水螅体壁横切面
(三) 水螅的纵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触手和消化循环腔。

结合横切片的观察,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

然后仔细观察纵切的触手,注意其结构与体壁是否相同?触手是否有腔?它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
将体壁较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再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图4 – 5和4 - 6)。

1. 外胚层
位于体壁的最外层,由各种细胞组成。

(1)外皮肌细胞:这种细胞是表皮细胞,为外胚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呈短柱形。

(2)间细胞:圆形,大小近似皮肌细胞的核,它们常成堆或零散的分布在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3)感觉细胞:体较狭长,分散于皮肌细胞之间。

(4)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的基部,这种细胞都有2 - 3个或更多的细长的突起,彼此相互联络成网状,但没有经过特殊染色的玻片标本,则不易见。

(5)刺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和垂唇处为最多,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具一细胞核和刺丝囊。

(6)粘细胞:在外胚层主要分布于基盘,能分泌粘液附着在叶片或其它物体上。

2. 中胶层
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为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

3. 内胚层
靠近消化循环腔的一层细胞,由以下各细胞组成:
(1)内皮肌细胞:和粘细胞紧密排列在消化循环腔周围,这些细胞较外皮肌细胞长而大,顶端通常有二条鞭毛,能激动水流,也可伸出伪足攫取食物,细胞内常有不少食物泡。

(2)腺细胞:分布在皮肌细胞之间,为长形的细胞,其顶端常膨大,能分泌消化酶到消化循环腔中。

(3)感觉细胞:位于皮肌细胞之间,呈长圆柱形。

(4)间细胞:见前述。

4. 消化循环腔
为内胚层里面的一个大空腔,与口、触手及芽体相通。

其作用如何?
图3 - 4 水螅的纵剖面图图3 - 5 水螅体壁结构图
(三) 水螅过精巢及卵巢的横切片
水螅的精巢及卵巢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水螅精巢的横切片,切面上外胚层呈近似圆锥状突起,里面有许多点状物的为精巢。

精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图3 - 3)。

再取成熟水螅卵巢的横切片观察,外胚层呈球状突起,里面有许多扁平细胞的为卵巢。

成熟的卵巢里一般只有1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胞。

但处在不同发育期的精巢和卵巢,其内部生殖细胞发育程度亦有不同(图3 - 3)。

(四)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水螅的神经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角形。

【作业】
绘水螅纵切面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题】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腔肠动物的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