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西藏 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图3-Z -1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
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B .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二氧化碳+水C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D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4.Cr 2O 3可以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B .+3C .+5D .+65.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物理变化B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C .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 .有新物质氧气生成6.2018·北海 科学家用Xe(氙气)首次合成了 XePtF 6,在XePtF 6中氙、氟两种元素分别显+1、-1价,则XePtF 6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B .+4C .+5D .+77.已知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某同学在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忘了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B .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C .反应正常,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D .反应正常,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8.2018·乌鲁木齐改编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B.O2——2个氧原子C.2NH3——2个氨分子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通风B.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把酒精、汽油和烟花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10.2017·营口某汽水中含有的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是氧化物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D.8 g柠檬酸中含有3 g碳元素11.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12.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分子结构如图3-Z-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Z-2A.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gC.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3.2018·柳州如图3-Z-3所示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a 点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图3-Z -3A .FeB .FeOC .Fe 2O 3D .Fe 3O 414.2018·遵义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B .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C .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D .已知:3Mg +N 2=====点燃Mg 3N 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5.下列是一些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图3-Z -4二、填空题(共16分)16.(6分)2018·黔南州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汞原子________。
(2)3个铁离子________。
(3)4个氨分子________。
(4)加碘盐KIO 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核电荷数分别为8、12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________。
17.(6分)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1)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2018·北京用图3-Z-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图3-Z-5(1)高锰酸钾(KMnO4)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
(2)木炭遇氧气燃烧时,现象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19.(12分)根据图3-Z-6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3-Z-6(1)请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所选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用上述实验制得的氧气完成F装置所示实验,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如图3-Z-7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制取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会造成过氧化氢溶液的浪费,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Z-721.(12分)氯化铁(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如图3-Z-8所示,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图3-Z-8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上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方案一] 在不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方案二] 在不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中x=________,y=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________(填“>”“=”或“<”)V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7分)22.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3)14.4 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1.B [解析] B 图标是可回收循环使用的标志。
2.B [解析] 鱼虾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生存,氧气不易溶于水。
3.C 4.B 5.D6.C [解析] 在XePtF 6中氙、氟元素分别显+1、-1价,设铂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1)+x +(-1)×6=0,解得x =+5。
7.A8.C [解析]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 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 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C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9.D10.D [解析] 8 g 柠檬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8 g ×⎝⎛⎭⎪⎫12×612×6+1×8+16×7×100%=3 g 。
11.A 12.A13.B [解析] a 点所示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a 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O 。
14.D [解析] 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5.B16.(1)2Hg (2)3Fe 3+(3)4NH 3 (4)KIO 3+5(5)MgO (6)O 217.(1)使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3)用水灭火(合理即可)[解析] (1)根据做法,将灭火毡覆盖在燃烧物上,可知利用的是将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的灭火原理。
(2)根据题中信息,灭火毡是可燃物,而且与空气接触,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将蜡烛用嘴吹灭或用水灭火利用的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18.(1)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19.(1)锥形瓶 铁架台(2)B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3)a(4)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20.(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催化作用(2)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产生的氧气接触(3)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21.过氧化氢――→氯化铁水+氧气Ⅰ.产生气泡的快慢Ⅱ.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 5 < 在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22.(1)144 (2)21∶8(3)解:14.4 g ×⎝⎛⎭⎫23144×100%=2.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