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节选)
简介
《道德经》:从名称来看,“道”这个字是由“首”和“走之”组成。
首就是脑袋,代表思考、思想,即思维;“走之”代表行动。
因此,《道德经》是一本指导人们“知行合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初级哲学。
《道德经》一书的起源不详,是世界上除《圣经》之外,被翻译最多的一部典籍。
著名句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能说的很明白的“道”就不是“大道”。
新义:老子所在的时代没有句读,因此,这句话也可以这样句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即: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这是常理。
这种充满辩证法的句读,貌似也十分符合原著。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释义: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也就都知道了什么是丑;都知道了什么是善的时候,也就都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新义: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美也就变成了丑。
充
满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意味。
当达到一定程度的量变的时候,会发生质变。
因此,生活中我们强调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适度原则”。
3、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释义:无私为大私。
新义:任何制度、决策的建议,应该尊重人这一个体。
个体为集体、为社会所作的无私的事情,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有可能是精神上的。
但更具有价值。
4、上善若水。
释义:“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
”像水一样清廉、不争,没有烦恼、没有忧虑。
新义:“八项规定”和反腐败。
5、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释义:最好的君王是让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的,稍差一点的君王是被人赞扬的君王,接下来是令人敬畏的君主,而最差的君主则是被百姓辱骂、唾弃的君王。
今义:这句话涉及的是领导的艺术。
领导分为四类:最好的
领导是感觉不到领导的存在,排第二位的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第三位的是令人敬畏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拿嘴上骂的领导。
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释义: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都会停下。
刮风下雨是谁做的呢?天地。
天地都不能长久,更何况人呢?
启示:时光易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拖泥带水,付诸行动。
当人生遭遇挫折、困难时,更应该昂首挺胸,应对困难,度过难关。
7、欲将取之,必固欲之。
释义:要从你这儿拿走什么,一定先给你什么。
启示:一个人,获得的越多,担心失去的就越多。
贪腐人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义之财,即使得到了,终究也将以自由的剥夺和人格的丧失为代价而换得。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做,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懂得分寸。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释义:最优秀的人知道大道理后,立刻就去执行。
中等人听到一个大道理后,一边执行,一边怀疑。
下等人听到,则是哈哈大笑。
启示:好的道理要坚决执行,立刻执行。
对于真理,应该毋庸置疑,否则,从小处说,耽误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从大方面来说,耽误的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9、大成若缺。
释义:大的成就、成绩是有缺陷的。
今义:缺陷也是一种美,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释义:治理国家要正,打仗用兵要奇。
启示:以正做人,以奇做事。
11、治大国如烹小鲜。
释义:治理大国就像烹饪一道菜一样。
启示: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初始,大刀阔斧;而后,树立目标,逐步实施。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释义: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简单开始;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节开始。
这就是伟大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什么大事,所以最后成就了伟人。
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任何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上升到质变,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喜欢轻易许诺的,一定常常失信于人,凡是以为简单的,一定是困难不容易的。
所以圣人以敬畏之心面对每件事情,所以最后对于圣人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
启示:怀着敬畏之心,面对每件事情。
认真对待,最后获得的收获必然是巨大的。
1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释义: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比别人低。
启示:做人就像海水一样,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做到海纳百川。
真正的做人方式应该是柔性的、谦卑的,像水一样。
融合显得更为重要。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释义:人刚出生的时候很柔软,死去的时候却十分僵硬。
草木的生长也十分柔软,死去的时候却十分干枯。
所以,强硬是死亡的信号,柔软是生的气息。
启示:为人处世,要懂得适时低头。
谦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释义: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听起来好听的话不真实。
行为善良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学海无涯,处处虚心向别人请教。
一知半解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处卖弄自己。
启示:作为一名真正的学者,要有着知有涯、而学无涯的认识。
学习,永无止境。
如今的假学者、假专家,终究要露出马脚,成为令人鄙夷的反面教材。
人,活到老,学到老。
15、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自然规律,是有利而没有害处的。
人的大道理,认认真真做就好了,没有必要去争抢。
启示:上善若水。
做人应该踏实、肯干,遵循自然规律和社
会科学。
无谓的争端和虚假的斗争终究会灰飞烟灭。
个人感受
《道德经》一书,我个人并没有完整的读过。
只是在学习哲学时,书中简单的提到过一些辩证法和方法论。
这次作为收集、整理,完全是在读了白岩松老师的《白说》后而产生的深刻感悟。
岩松老师认为《道德经》不是教人们无为而治。
恰恰相反,这本书所保持的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平和,尊重规律,尊重人与自然。
人要获得一种通达的历练和心态。
如今的社会,快速的步伐让现代人喘不上气,房子、车子、票子似乎成为了人们追寻的东西,但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而《道德经》一书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为焦躁的、不安的灵魂提供了一片宁静之地。
人活着,无非是内心的安定与踏实。
心之安处,即是我之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