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汇集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汇集

等值线专题练习题汇编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回答3~4题等高线示意图3.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4.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

据图回答5~6题:5.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6.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7.港口建设---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决定兴建西南出海大通道--防城港,旨在打造一条联系广西沿海与西南腹地的出海通道,到2007年防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37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和中国沿海主枢纽港。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2)说出图中石油管道铺设的有利条件。

(3)计划在E或F处利用水力资源为输油港口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

回答8~9题。

8.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A.西北 B.东南 C.正北 D.正南9.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10.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A.60米 B.50米 C.40米 D.70米11.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12.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 B.②地所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 C.③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⑤地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6.读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局部山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1)依区域图写出图示河流的名称:(2分)L1 L3 ;(2)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特点,并简要说明H城发展工业的动力优势。

(2分)(3)图中G山被称为“蜀山之后”,海拔仅次于“蜀山之王”贡嘎山,该山的海拔2500米以上地段有原始森林分布,海拔3700米以上还有高山草甸分布。

据此并结合等高线图可知,等高线图所示该山区间的自然景观主要为,所显示的山脉走向为。

(2分)(4)简述图中M地区和N地区地表环境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3分)27.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银杏芽开放日期的等候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9分)(1)上图中甲地银杏芽开放的日期应为______________。

(2分)(2)说明乙地的气候特征及常见的自然灾害。

(5分)(3)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

下图中四幅小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

图示地区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2分)30.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造成该地区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夏秋季造成该地区大范围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2)简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4分)(3)该地区是我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试分析其生产特点。

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b<c。

据此回答1-4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因素 D.夏季风影响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则①坡的朝向为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①处山坡降水较多C.②处为山脊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读图“某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分布图”,回答 5-7题。

5.M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可能为A.90千卡/平方厘米 B.85千卡/平方厘米C.95千卡/平方厘米 D.105千卡/平方厘米6.N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A.海拔较低,为平原地形B.海拔较高,气压较低C.地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D.与同纬度东部相比,晴天偏少,云雾偏多7.西南部地区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A.地形陡峭 B.太阳高度变化大C.气温变化大D.海洋影响显著读图“世界某区域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图”,完成8-10题。

8.图中J河是A.拉普拉塔河B.湄公河C.密西西比河D.墨累河9.J河流水位最高季节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墨累达令盆地正收获小麦 B.南极臭氧空洞范围达最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D.珠江口附近出现咸潮现象10.通常情况下,图示N、M、P之间的距离为一年中较大的时期,该时期有可能为A.一月 B.三月 C.八月 D.十月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叫无霜期。

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

读图回答11-13题。

1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A.纬度比甲地低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12.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13.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热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4-16题。

1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15.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1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判断完成17-20题。

17.图中甲山位于乙山的A.西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东南方18.图中陡崖M处的相对高度H为A.40<H<80米B.120≤H<150米C.80≤H≤200米D.80≤H<160米19.若某人沿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最难上的是A.②B.③C.④D.①20.下列沿图中直线QP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专题一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1.C【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纬度600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据此判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

【答案】2.D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出a点的线速度小于b点,原因可能是b点地势较高,转动半径大。

【答案】3.A【解析】沙丘的地貌最常见的新月型,而通过读等高线图,呈新月型的只有A。

【答案】4.D【解析】四幅图如果比例尺相同,坡度最大的是③,坡度最小的是①,但④处有山谷。

【【答案】5.B 【解析】图中等值线a>b>c,过P点作一直线垂直于QP,且与同一等高线交于QP的两侧,得到两个交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交点的高度高于P点,说明QP一线低于两侧,为山谷。

【答案】 6.D【解析】QP处海拔低一些,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汇聚的地方,由于图中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河流由北向南流。

地下水位的深浅是指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高差大小,根据地下水分布的特点,Q处地势高,则地下水深一些。

【社会热点】【答案】7.(1)B处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港近,运输方便。

(2)铺(4)东方 0~50米之间。

【实战演练】【答案】8.C根据图中河流可以判断B地势高,A地势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向北方。

【答案】9.D【解析】乙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

瀑布最佳观赏位置是在适当距离仰视,所以丁是最佳位置。

【答案】10.A【解析】瀑布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20米,所以瀑布最高落差不会等于20米的3倍,即60米。

【答案】11.B 12.D【解析】①④同为(300S,300W)①、②两地位于大西洋,③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⑤地位于俄罗斯。

1.C(解析:陆地上引起等温线弯曲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2.D(解析:此地形为山谷,山坡①朝向东南。

)3.B(解析:此地形为山谷,山坡①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4.B(解析:②为低压槽部位,槽线附近易形成锋面。

)5.B(解析:M地处四川盆地,我国太阳辐射最弱处。

)6.D(解析:N处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太阳辐射较同一纬度两侧地区弱,结合图示可知,此处位于太行山的迎风坡,多阴雨云雾天气。

)7.A(解析:此处为横断山区。

)8.B(解析:结合经纬网和陆地轮廓可确定。

)9.C(解析:依题意可知此时,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0.C(解析:三者距离最大,即盐度差异小,为夏季,河流汛期。

)11.D(解析:乙位于西欧,气候海洋性强,冬季气温较高。

)12.B(解析: 150<①<200,50<②<100。

)13.C(解析:甲地地处我国东北。

)14.C(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得。

)15.D(解析:由经纬网及陆地轮廓等可确定。

)16.C(解析: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

)17.A(解析: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确定。

)18.D(解析:有三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40米,可求得。

)19.A(解析:②经过陡崖,坡度最陡。

)20.D(解析:可通过几个特殊点来确定。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