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1.1 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传统中医中药学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草药产业在当代也日益重要,近年来随着地区政策和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南阳地区政府不断加强了南阳地区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南阳市各县区的中医药材种植基地也相序成立,中医药种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南阳各地区持续和稳定的开展。
在南阳宛西地区,中药栽培产业不断成长,中药栽培基地建设逐步开始成形。
作为传统中医药物质基础的中草药材,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与此同时,南阳地区也逐步加强了对于中医药产业的的投资和支持。
1.1.2目的意义南阳宛西地区的中药产业虽然在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过快,但是相对来说与行业内其他地区和其他中草药产地的对比,南阳地区仍然产值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综合竞争力等都弱于亳州、蕲春等地。
本文通过对当前南阳宛西地区的中医药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相关调研和通过对当前中医药产业状况的分析,由此在这些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南阳地区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南阳地区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种相关因素。
并结合这些因素,提出相对的建议,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2研究思路和方法1.2.1研究方法通过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现有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的查阅和数据的调研以及后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相关资料的调研深入的了解当前南阳宛西地区中医药产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状。
同时通过各大学术网站进行查询有关信息。
以此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
使用SWOT 分析,来确定发展方向的环境。
SWTO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种因素,通过分析这四种因素,分析之后所得出相对的结论,然后根据结论结论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
1.2.2研究内容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来对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业进行文献的检索,其次,运用SWOT 分析法更进一步的分析了南阳地区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种因素。
依据于SWTO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
系列化的提出有关于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2相关概念及理论2.1中医药产业发展意义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是具有原创优势和优秀传承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
在我国历史以及近现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是指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使用理论而形成的植物药和草本药物。
中医药产业是指中医药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整合从而更好的优化中医药的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形成产业链。
中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有机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医产业的发展有益于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有效的加快地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制度,帮助中医产业现代化,建立更好的制度,发展和优化中医产业。
2.2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分析石玉琴(2019)从南阳地区成立国内第一个中医药发展局,从而实现了中医药事业、产业管理体制的突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近年来,南阳地区能够充分发掘仲景文化,培育中医药文化资源和中医人才、进一步形成中药资源优势,更好的持续推进中医产业体系建设,从而有效的使中医药服务水平、管理体制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严国进(2018)则认为虽然南阳地区中医药材产业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市场亟待规范,缺乏规范管理。
综合利用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种植分散,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组织协调,还无法形成规模化集约化。
同时,中药工业不强,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
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空间还很大。
3南阳中药企业发展现状概况目前,南阳市,辖12个县,约26600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万人口。
南阳市地处豫西南,无无论人口总量还是所占面积,南阳市都处居于河南省第一。
南阳地区位于中亚热带北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拥有34%的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
它有着“国家粮仓”、“南都帝乡”、“首都水箱”的美誉。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伏牛山和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世瞩目。
丹江口、鸭河口水库面积巨大,自然条件优越。
丘陵平原的地貌呈阶梯式分布。
蜿蜒的水道和湖泊在境内纵横分布。
3.1南阳地区中医药资源概况南阳宛西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培育了多种中草药资源。
目前,南阳共有2436种中草药,50多种优质中草药。
南阳地区的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共计190万余公顷,各县区分散种植丹参,桔梗,栀子,半夏,金银花,柴胡,夏枯草等多种中医药材。
其中,西峡县山茱萸,方城裕丹被列入国家中国医药GAP 基地,西峡县山茱萸,南召县辛夷,方城县裕丹参,唐河县的栀子和半夏,桐柏县桔梗又被标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2中医药资源空间卓越南阳地区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凭借着这些天然的自然资源而成就了一批全国闻名的中医药企业。
这些企业蓬勃发展,具备了现代化的生产和加工能力,在南阳地区年产值跃居8亿美元,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宛西地区知名的龙头企业,其旗下仲景大药房产业链配备完善,其开发的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等中成药产品畅销国内外。
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在中成药领域所研制的双黄连口服液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名声。
同样南阳地区的的艾制品生产加工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发掘南阳地区艾草的成长的特性,研发出具有南阳地区特色的艾产业产业链、形成近百种的系列产品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地方医药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优势。
3.3产业链发展迅速南阳市现在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产业链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海王集团、国药集团、广药集团集团等集团分公司相序在南阳登记注册。
海王集团在南阳宛城区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斥巨资建设了现代化的中药工业园区,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中医药工业园区。
宛城区规划以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产业为主的中药产业。
规划建设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聚集区域。
国药控股南阳公司在卧龙区建设“中药现代化物流中心”,总投资约为4亿元。
广州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与南阳地区中医药产业合作密切,在南阳地区优秀的人文资源环境下拟建设医药生态产业园项目。
3.4国内外产业合作当前,南阳地区已与台湾中医发展协会就中医药生产与贸易、中医专业人员交流与培训达成合作意向。
市医院以及南阳本土企业与台企进行初步合作,共同签署了《海峡两岸中药业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工厂,共同研制和生产中医药处方和医药。
同时南阳地区的中医药药材远销韩国和日本。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接收韩国中医留学生约200人次。
4南阳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概况4.1中医药材种植专业化逐步发展宛西地区境内多山,依托自然资源,目前西峡县共计超过20万公顷种植面积,用于种植中草药材,南召县处地处平原和山地交接地带,中草药的种植数量也共计达到约30万余公顷。
依托于规模化的种植,西峡县的茱萸和南召县的玉兰逐步形成区域内品牌产业,各县级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也在逐步递增。
唐河县中草药种植大约为12万公顷,栀子花种植面积11.6万公顷,在此之外其余诸多中的中药材栽培面积共计约为1.5万公顷。
方城县种植中药9万多公顷,共种植裕丹参桔梗,柴胡,芦苇,栀子等十多种品种。
淅川县种植中草药约达7万多公顷种,植中草药材共计10余种。
在桐柏县,夏枯草的栽培面积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种植,面积约为7万公顷,桔梗的规模种植已经初步形成。
4.2栽植管理显著改善4.2.1 按GAP标准化作业GAP是研究药用植物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原产地的环境监测、种子质量标准、所有生产技术和产后收获的标准化、加工、质量控制、储存和运输。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良好的农业实践,是草药生产的质量管理标准,是整个草药生产过程的规范。
以确保它们是真实的、高质量的、稳定的和可控的。
在各县区遵循以gpa标准为要求,对农户开展药学培训,指导种植和收获过程,真正确保传统药用植物质量安全。
方城县在产业基地建设管理中,制定了土壤整理、揉制、施肥、育苗技术规程、栽培标准、栽培管理、收获期、收获方法、干燥整理等多种标准。
西峡县集中在加强传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山茱萸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进行数次,共培训15000人次,指导山茱萸种植用于服务农业、城市和国家。
各县区政府积极组织、协调和管理南阳地区中药种植,以此促使中药种植的正规化、产业化、标准化,这不仅能够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专业化种植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也保证了原料的高质量生产和我国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
4.2龙头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南召县与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学院、河南中草药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在规范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辛夷的深加工技术合作和研究,通过对辛夷的提取,使辛夷的提取量远远高于传统工艺提取的产值,且纯度高达100%~99%。
其公司产品远销海外。
在方城县以华丰药业有限公司和方城县裕丹开发服务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引领下,逐步建设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
同时方城县与紫兴药业集团,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和运营方城裕丹参中药资源。
唐河县建立无害化绿色栀子色素加工厂,由唐河县与中商集团公司共同运营。
4.3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各县区均因地制宜,立足当下,适应当地条件和具体企业,形成多样的生产和操作方式。
如“企业+产地+农民”、“合作社+产地+农民”等模式,相对的避免了市场风险,提升了农村人群的收益。
淅川县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处理销售一体化储存基地。
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在宛西地区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播种指导,农民从选址、移植、田间管理和采摘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技术服务支持。
4.4当地政府的支持逐渐增加在攻破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一些县已经使该县的中药产业链成为该县的脱贫富民支柱产业或主要产业。
通过协调包括领导机构在内的多边资助和政策规定,发展和服务辖区内企业,创造有利于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为此,在南召县设立辛夷工业办事处,方城县裕丹参办,负责产业链的开发、规划和协调。
淅川县大力提倡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四季,形成了种植基地。
桐柏县将重点以何庄和康庄为特色,建设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扶持。
在西峡县,依托城乡建设和城镇一体化建设,规范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管理,拓展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中药产品市场的辐射强度和影响力,使这些产品在豫西南占主导地位,累积影响显著增加。
5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5.1发展优势5.1.1 自然条件禀赋南阳古称宛,交通便利,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向第三级地貌过渡的边缘地带,是一个整体三面环山的盆地。
由于处在秦岭以南、汉水北方从而以此得名,现共26600平方公里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