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探究
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技能训练。
单纯应付考试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这使得学生像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业产品,缺乏个性,使得教育失去它特有的本色。
近几年,我在使用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这也使得学生更加具有活力,使得物理教学也更加鲜活起来。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1.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2.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学生在边学边实验时,如果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促使他重复进行,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
4.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在教学加入大量的实验操作,必然会导致减少理论知识讲解时间,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
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
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
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
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避免教授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在时间上的冲突,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边学边实验教学,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
同时,心理学探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和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假如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
边学边实验教学,应属于此种情况,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记忆量。
通过边学边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和探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熟悉客观规律的过程。
二、“边学边实验”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灵活运用边学边实验教学,已实现此种教学方法真正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课时都能进行此种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一概而论,使之失之偏颇。
首先要紧扣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其次,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小实验、演示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
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
再次,由于在边学边实验教学中,参与的学生多,且实验仪器需要种类多,就要求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平安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
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并把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分解,以便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教育家陶行知在《手脑相长歌》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应该是对边学边实验教学最好的诠释吧!
(责任编辑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