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人眼中的“真、善、美”

古人眼中的“真、善、美”

古人眼中的“真、善、美”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每当我坐在桌子旁边,拿起《弟子规》这本书来读,都忍不住接着读下去,并深深地沉浸之中,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每段话都是三个字,读起来十分地朗朗上口,还因为对我的教育警示意义很大。

每当我读它时,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都会有一次又一次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古人眼中的“真、善、美”是怎样的:
首先是“真”。

在文中“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意思是我们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这样做,父母会伤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见父母放在桌子上的点心、零食,就会忍不住去拿过来偷吃掉,父母发现后就会询问我,这个时候我通常会说我自己不知道,其实父母是知道我偷吃掉的,只不过是考验我是否有敢于承认的勇气。

如此看来,做一个要“真”的人——真诚、真实,真的是很重要,不仅仅是为了孝顺父母,更重要地是为了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吹嘘、不浮夸,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是“善”。

在文中“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意思是我们要托别人做事,先要问自己,若是换作自己,自己愿意做否?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其实,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对我来说,这点我没有做到,有什么事要做,首先想到的就是让父母来替我完成,丝毫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这就是我的“不善”。

因为“善”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给予他人无私的关爱和祝福,它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

我们要一点一点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为他人所想。

再者是“美”。

在文中“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文意容易理解,总的来说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若是外表堂堂、仪表整洁,这就是一种“美”,但这是外在的,算不上真正的美,真正的美是内外兼修,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美、心灵美。

古人眼中的“真、善、美”,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素质的要求。

仔细地研读这三个字,就仿佛面前有一面镜子,让自己看见自己的不足,尝试去改变,去创新。

我们在现实生活不仅需要理解“真、善、美”三个字的深刻含义,而且更重要地是要在生活中做到,并且在行动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这种精神。

松江区民乐学校八(5)班
* * *
2015年2月1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