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比例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比例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

(挂图)(1)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 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2.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2.数值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 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 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并做相应板书。

③ 因为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1000000001。

3.线段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 ”。

(3)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4)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例1)① 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② 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1:50000004.放大比例尺。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图纸上。

(1) 出示课文中的“图纸”。

(2) 找到“比例尺2:1”。

(3) 比例尺2:1表示图上距离2厘米相应于实际距离1厘米。

板书:比例尺2 : 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4) 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比例尺书写特征。

(1) 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比例尺1:5000000比例尺2:1(2) 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过程要求:(1) 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 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

0 50 100㎞ 0 50 100㎞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 什么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2)比例尺80:1(3)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② 条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3)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①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 厘米。

?):(500000110根据什么问=X 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0 20 40㎞5000000㎝=50㎞答:略算术解: 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得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10÷5000001 =10×500000=5000000(㎝)5000000㎝=50㎞答:略2.教学例3。

(1) 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 讨论:你想怎样画?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 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 汇报,交流。

① 小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

② 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结果,并说明解决方案如:选择比例尺1:1000画图。

图上的长=80×10001=0.08m 0.08m=8㎝图上的宽=60×10001=0.06m 0.06m=6㎝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文“”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4~10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出示课文插图。

问: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图1把物体缩小。

图2、3、4把物体放大。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物体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

(1)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

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原来的边长是3倍,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6倍。

③画一画。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

(3)出示图形。

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过程要求:①学生说一说“按2:1放大”的意思。

交流后使学生懂得按2:1放大,就是把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学生各自尝试画图。

③展示学生的作品。

(4)出示图形。

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过程要求:①“接2:1放大”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交流,说出各自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2:1的意思。

即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学生尝试画图。

③展示作品。

④想一想: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学生若有疑问,可以通过实验(如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进行验证。

(5)讨论。

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过程要求:①分小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讨论结果。

要点: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样。

3.练一练。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1) 按1:3缩小是什么意思?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按1:3缩小就是各边长度缩小到原来的31。

(2) 学生尝试画一画。

(3)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4) 想一想。

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课堂小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九第1、2题。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一定行驶速度所用时间所行路程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32102140=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 8吨水 10吨水水费12.8元 水费?元(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过程要求: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③ 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A .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 .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 .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吨数水费吨数水费= ④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1088.12X = 8X=12.8×10 X=8108.12⨯ X=16 答:略(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

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12.8÷8=1.6(元)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过程要求:① 用比例来解决。

②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③ 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吨数水费吨数水费=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 吨水。

X2.1988.12= 12.8X=19.2×8 X=8.1282.19⨯ X=12或者: X2.191016= 16X=19.2×10 X=16102.19⨯ X=122. 教学例6。

(1) 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 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 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4) 设末知数为X ,并求解。

(5) 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3.完成课文“做一做”。

4.课堂小结。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九第3~5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