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生活质量”,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当中。

平抑物价:从食品支出来看,尽管低收入群体人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是仍与高收入群体人均支出有差距。

事实上是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上半年用于购买食品而增加的支出部分占其同期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是15.3%,而高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只有7.5%。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表明中低收入群体今年上半年购买与去年同期等量的主要副食品就要多花钱了,换言之,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上半年所增加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吃”掉了。

而高收入群体则在数量和支出上均有所上升,表明高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消费能力远大于中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上看,还是从实际生活消费上包括居民的切身感受上来看,中低收入群体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那些依靠社会最低保障收入生活的较为贫困的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多次大幅度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及低保标准。

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物价上涨。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较弱”:1、居民收入偏低,承受能力较弱。

2、社会保障功能较弱,还有待于加强。

3、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应对市场物价突变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过几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几乎每次都与粮食有关。

所以,粮食是稳定物价的基础性的工作。

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以及各地都把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作为物价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8579.7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928亿元,占全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比重达到49%。

为了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7年以来连续4年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持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补贴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

去年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补贴达到1226亿元,比2009年增加30.4亿元。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创造了条件。

温家宝总理五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开出九付“药方”平抑物价。

发展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生产、控制粮食出口、健全储备体系、把握调价力度与机制、健全市场预警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价格监管、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遏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温家宝表示,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各级政府要把稳定物价放在更为重要的位臵。

今年7月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

10月份4.4%的CPI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贡献”了74%。

民以食为天,价格上涨已实实在在触及到群众基本生活,影响到社会预期。

目前,CPI涨幅已超过3%“警戒线”。

分析未来走势,由于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难以快速收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价格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保持一个良好的价格环境和市场秩序尤为重要第四,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热点一:物价去年以来,“通胀压力”一词再次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蹿红。

面对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中央实施了包括转变货币政策基调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

而在2011年初,抑制通胀压力的政策再度面临新一轮的考验,物价会否再度快速上涨?央行会否频繁祭出加息等货币工具?物价问题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千千万万百姓的衣食住行。

如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所强调的一样,物价上涨快了影响群众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活发展的一件大事。

而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物价问题必然成为“两会”议题的重中之重。

热点二:收入分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但贫富差距日渐拉大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亦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百姓最强呼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亦承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严重存在,中国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今后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居民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不断扩大。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

预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势必将就解决贫富差距及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建言献策,成为政府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施政的重要指针。

热点三:房价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进行了三轮。

政策强度一次比一次大。

最新出台的“新国八条”使用了包括大力建设保障房、限购措施、房产税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力求打击投机需求,平抑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原题:中国遏物价有术,“菜篮子工程”再发力“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这些中国百姓久违的熟悉名词,今年重新成为热词,出现在大小公开场合。

就连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中国决策者重提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无疑是回应民生期盼、缓解民生焦虑之举。

今年中国物价“涨”声一片,且农产品成为了主角,打乱了百姓的生活预期。

“菜篮子”、“米袋子”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一旦不稳定就会引发社会问题(今年更有韩国大白菜危机让人记忆犹新)。

因此,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必需的“菜篮子”、“米袋子”稳定,被中南海列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改善民生要做的实事之一。

基于食品价格在当前物价中的结构性特征,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也是中国决策者的务实之举。

若任由其价位虚高,必会引起负面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行业的物价相继攀升。

当前中国,“食”在国民生活开支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对控制新一轮物价上涨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中国农副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在于现有供应环节出了状况:曾几何时,依靠“米袋子”和“菜篮子”省市长负责制层层落实农产品生产和供应,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创造了人类又一个奇迹。

但随着农副产品供应由短缺到充裕,随着更多人醉心于宽阔马路、亮丽楼盘,“米袋子”和“菜篮子”在一些地方渐渐被省市长们遗忘。

此次决策层重提“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其实是在警示市场与地方行政者:要算民心账、长远账,不能牺牲百姓利益发展经济,“菜篮子”、“米袋子”省市长负责制决不能间断,是一项永久工程,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不过,22年前的“菜篮子工程”是产生于农产品短缺年代的词汇,旨在解决市场供应紧张问题。

而今,“菜篮子”面临的最大压力已不再是“短缺”,而是由“短缺”走向了“价高”,市场环境与昔日大为不同。

当年行之有效的计划经济手段,如今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继续见效,还得提档升级,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兼顾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市场价格“过山车”、食品安全“可溯源”等方面。

政府对生产基地的规划、协作、资金、技术的投入等不可少,也决不能忘了发挥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笔者看来,中央此次出招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很及时,但各地各级政府能否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却有待观察。

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体、地方与中央等等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只是关于米和菜的单一议题。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

“稳定压倒一切。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增加收入: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一个地区的富裕不仅表现在资本不断增加,更体现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暖民心、聚民心、乐民心、得民心的好主张,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富裕三秦百姓、加快西部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从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是促进消费,拉动增长。

因此,我们要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消费额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增加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足额兑现津补贴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水平。

要有序实现土地集中、产业聚集和经营集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政府政策:相关例子: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不同而异抽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中的代表户进行观察,来分析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

据调查资料,2010年上半年正镶白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02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0.2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6.7%。

资料显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9元、7488元、13483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5%、2.3%元和1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6.7%、-1%和11.6%。

相关主题